新华网 > > 正文

全新理念构建国家水安全网

2016年01月11日 16:36:07 来源: 水利部

  全新理念构建国家水安全网——我国加快建设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纪实

  盛世兴水,润泽神州。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

  2015年,全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28个,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再开工27项”任务。

  一年开工28项重大工程,新增投资规模1187亿元,这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是少有的。

  至此,国务院确定的172个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85个,在建工程投资规模在8000亿元以上。其中12项工程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补齐短板,强固基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中央做出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战略部署

  当今时代,水安全的问题,全球关注。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这是自古以来的基本国情水情,它决定了治水兴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兴盛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现实中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水利”列入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把防范水资源风险纳入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

  重大水利工程是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骨干和关键,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在继续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

  这是中央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它是保障国家防洪安全的需要。我国大江大河中下游防洪区涉及4.8亿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经过多年建设,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但一些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尚未建设,一些河段堤防防洪标准低,迫切需要建设一批江河治理和防洪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增强防御洪涝灾害能力。

  它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目前,我国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全国657个建制市近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缺水,还有一些城镇供水水源单一、保障程度低。其中华北、西北等地因严重缺水,而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迫切需要建设一批引调水和水源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同时退还挤占的农业与生态用水。

  它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是灌溉农业,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9.68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2亿亩,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需要在升级改造现有灌区的基础上,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一批大型灌区。同时,我国目前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2,农业节水潜力较大。

  现实需要,中央作出部署。重大农业节水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工程等建设全面提速。

  节水优先,民生为本,注重生态,创新机制——全新理念建设现代水利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如何建好至关重要。

  既要加快进度,更要确保质量。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各级水利部门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举全行业之力,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精简审批,加快前期,严格执行“三制”,强化质量管理,实行终身负责,建设按月调度,加强现场督导,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以全新理念建设现代工程。每一项工程从前期规划论证,到工程建设管理,都认真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统筹把握好节流与开源、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与区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在规划设计审查、工程建设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环节中严格把关。

  节水优先。将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实施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提,特别是引调水工程,受水区首先要落实节水措施,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正是在充分考虑受水区北京、天津和沿线各省节水挖潜后进行建设的。

  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在强调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总投资186亿多元的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上世纪50年代开始规划,主要以发电为主。如今考虑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生活比较贫困,将工程规划目标调整为以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在供水规模确定上,尽可能扩大受益范围,覆盖毕节和遵义市7个城镇区、8个工业园区、69个乡镇、365个农村集中聚居点,人口273万多,增加灌溉面积90多万亩。而且灌溉按照人均0.5亩口粮田、0.5亩经济地,并充分考虑下游九洞天风景区丰枯季节漂流用水,不仅确保当地群众有水喝、有粮吃、有钱花,而且休闲有去处。

  注重生态。兴建每一个工程,都确保生态安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如所有枢纽工程都考虑留有河流生态基流,有的还设有鱼道等保护生物设施,有的工程本身就是以生态功能为主,如牛栏江—滇池补水、引嫩扩建工程等。生态代价难以承受的项目,坚决不能“上马”。

  创新机制。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建设周期长、盈利能力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但并不等于政府包办。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加强银政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融资渠道。2015年3月,水利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对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做出明确规定,并选择湖南莽山水库等12个项目作为首批国家层面试点。

  新思路,铸就新工程。

  筑坝建库蓄水,固堤建闸拦洪,修渠挖洞引水,改造灌区节水——一个个项目加快实施,一座座工程拔地而起,功能综合,生态良好。

   1 2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8616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