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明:关注生命安全 筑牢安全红线

2015年03月10日 09:52:27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10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李世明】2014年,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等六大指标都同比下降,但各类事故29.8万起,死亡6.6万人,仍触目惊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工作已成为政府最用心、企业最闹心、领导最担心、公众最忧心的社会焦点问题。

    一、失守安全红线的三大原因

    安全培训未能全覆盖。社会事物巨量增长,安全风险必然形影相随。2014年,我国每天约有107万人在飞机上,635万人在火车上,700多万人在水路上,5260万人在公路上,但出行培训却几近空白。尽管我国已有许许多多的制度和措施,但单位知道不等于社会知道,专家明白不等于群众明白,内行害怕不等于外行也害怕,政府担心不等于公众都担心。那些不知道、不明白、不害怕、不担心的人,最容易扣动事故扳机或受到事故伤害。如何做到有百密而无一疏,已成安全工作的极大难题。

    安全生产未能全达标。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生活。生产环节如果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工程、产品和服务,公共领域诸如汽车失灵、电梯失控、桥梁垮塌等事故就难以避免。特别是有的企业违法经营、违规生产,那些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不合规工程、不合法项目,酿成事故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安全制度未能全落实。安全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写成的,但并未受到所有人的足够重视。诸如交通领域的无照驾驶、疲劳驾驶、飙车、超载、逆行、酒驾、闯灯等造成的事故就屡禁不止,但最大的悲剧是血的教训还会有人要用鲜血去反复验证。

    这些现象背后,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监督不严格、“打非治违”不得力、安全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安全形势根本性好转的当务之急。

    二、筑牢安全红线的四点建议

    在国家层面,将安全工作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安全工作必然是各级政府最紧迫、最操心、最棘手的工作。建议在“四个全面”的建设中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成立国家统一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强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能,对生产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安全工作通盘考虑,全面布局,重点推进。

    在企业层面,强化安全立法、严格执法。国家《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已经颁发,要加快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的配套建设和依法监督。工会要在政府的主导性、企业的主体性中,主动发挥作用,依法监督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监督企业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政策,诸如签订劳动合同,足额征缴工伤保险,标配劳动保护用品,严禁违法用工和违规加班加点(特别是疲劳驾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开展安全培训,等等,确保企业的本质安全。

    在社会层面,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运动。我国有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也应当有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运动,并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常态化地培育和提高国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全社会要在开展文化引领安全、规则守护安全、亲情呼唤安全、细节决定安全、创新提升安全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产企业的“安康杯”竞赛,并向中小企业和有工会组织的工业园区、社区、村镇企业扩展,务求安全工作广为普及、深入人心、警钟长鸣。

    在个人层面,大力提倡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是强企之本,更是强国之本。主人翁精神的实质是责任意识,干主人活、负主人责,包括对工作、对技术、对产品、对用户负责,也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实践证明,责任心里出财富,责任心里也出安全。许多事故如果发现及时、判断准确、处置得当,就都能有效避免,或降损到最低限度。当然,社会和企业也要视员工为主人,善待员工才能换来员工爱厂如家、以厂为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人人对企业负责,企业就能越办越好;人人对生命负责,安全工作就一定能越做越好。

[责任编辑: 黄锐]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640111458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