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四川省图书馆搬新址 百年图书馆留存一脉书香

2015年12月25日 13:36:45 来源: 四川日报

12月23日,成都市总府路四川省图书馆老馆里,省图读者服务部主任牟文兵最后一次检查空荡荡的办公室,确认没有物品遗漏后,关门赶往位于天府广场的省图新馆办公。从1912年成立至今,百岁高龄的省图书馆先后历经多次馆址变迁,也见证了蜀中藏书的历史,为巴蜀留存一脉书香。

四川省图书馆新馆。 省图供图

  百年春秋,省图曾四易馆址

1912年10月20日,四川省立图书馆成立,选址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西一栋青砖小楼内。因周围种植了80株松树,被赠别号“八十松馆”。“虽然比国内建馆最早的湖北省图书馆晚了8年,但是与河南、陕西、广东、吉林等省的图书馆几乎同期,正式开启了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的先河。”牟文兵说。

“1927年,由于四川财政经费告罄,四川省立图书馆移交成都市政公所代管,并更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省图参考咨询部主任吴红颖说。1929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致函成都市政府,拟将成都市立图书馆收归省管,然而成都市政府复函,拒绝此事。

1936年,四川省教育厅筹备再建省立图书馆,并聘用顾颉刚、蒋复聪、沈祖荣等15人为省立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1940年4月10日,四川省图书馆重新成立。馆址位于成都城守街前清城守衙门,是为第二次建馆。“1950年更名川西图书馆,1951年更名川西人民图书馆,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图书馆并一直沿用至今。”吴红颖说。

随着藏书逐年增长,书库不足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省图书馆选址总府路建设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新馆,并于1978年4月落成。

此后10年间,四川省图书馆跻身全国十大图书馆之列。“但由于藏书和读者数量急剧增长,又面临空间不够使用的境地。”吴红颖介绍说,2009年,省图书馆新馆选址天府广场并立项启动建设。

每个阅读区书桌上安装有插线孔,方便读者使用电脑等电子设备学习、工作。 记者 肖雨杨 摄

  从4万到500万馆藏,书从何来?

历经百年积淀,省图的馆藏图书,从建馆之初的4万余册,增至近500万册。其中,古籍善本65万余册,占全省200万册古籍藏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

500万册图书从何而来?吴红颖说:“拨款购书,全省调拨以及名人捐赠,成为省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来源。”

和古籍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省图研究员王嘉陵告诉记者,从1950年减租退押开始,许多大户将家中藏籍充公,最终调拨给省图。仅1951年就接收了周新甫、姜明达、龚泽浦、罗厚甫、刘咸炘、王武君及崇庆县上古寺(现崇州光严禅院)、成都市外侨管理科等处捐赠的古籍61706册。其中,仅刘咸炘的藏书就有23000余册,还有手稿若干。

“李劼人和李一氓的主要藏书均赠予省图书馆,成为馆藏精品的核心部分。”王嘉陵说,李一氓晚年将自己留存的明清善本、2000余册图书赠予省图书馆。“其中,明刻《陈老莲画水浒叶子》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从明清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共计20种版本的《花间集》,数量为海内外图书馆或藏家之冠。”

此后,省图先后收购著名川西藏书家严谷声在其贲园的藏书35028册、赵法德收藏的《碛砂藏经》2725卷。除了中文书籍,省图还藏有众多外文书籍,涉及17个语种。(记者 张良娟)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567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