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一位记者的大爱情怀——记阜阳广播电视台记者高思杰

2015年12月17日 15:59:56 来源: 中国网中国视窗

  没有硝烟的新闻战场

  夜幕四合,苍穹低垂。一阵秋风吹过,阜阳程集陵园内的杨树哗哗作响,几片落叶悠悠飘到高思杰的头上。眉头紧锁的他,形容枯槁。

  “今天是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举国欢庆,北京还举行阅兵仪式,爸爸没去采访,爸爸就想来看你。假如父女同心,你地下有知,一定会明白爸爸一直很疼你……”高思杰眼中含泪喃喃自语。陪伴在女儿高雨桐身边的日子,12年来屈指可数,现如今阴阳两隔,高思杰常常悲痛得不能自已。

  在女儿高雨桐眼里,高思杰是个“影子爸爸”,每天都是从一个新闻现场奔到另一个新闻现场。在同事朋友眼里,他是一个只有新闻、没有泪水的“铁人”。他像皖北平原上的一株麦子,无时无刻不在聚集能量,尽己所能为大地母亲奉献果实。

  雨桐六七个月大的时候,“非典”肆虐全国。阜阳的“非典”一线报道现场,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时的阜阳,学校放假,商店关门,街上没人,谣言四起,所有人都陷入恐慌之中。高思杰把妻子孩子送到岳母家安顿好,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隔离病房,连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跟踪采访,在安徽台、中央台发稿24条,报道了从发生疫情到取得抗击“非典”阶段性胜利的全过程。

  难道他就不害怕吗?“害怕,但不能退缩。我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新闻一线就是战场。”一向低调的高思杰,突然“高调”起来。那时的他,上有70岁的老母亲,下有几个月大的雨桐,面对非典那个恶魔,他也胆颤心惊。

  那段时间,只要他一回家就觉得自己在发烧,枕头下一直放着体温计,每天夜里都要测量四五次。躺在床上,眼睛一闭就做噩梦,感觉救护车已经在楼下等他。可是第二天东方刚泛鱼肚白,他就一跃而起,拎起摄像机直奔医院的隔离病房。

  “她爸爸工作起来不要命,就从‘非典’那时候开始,小雨桐就一直住在姥姥家,经常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爸爸。”妻子刘海燕说。

  病魔吞噬花季爱女

  2年前,雨桐要上初中了,这才被接过来和父母住在一起。幸福的生活还没开始,就戛然而止,一家人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残酷。

  2014年12月5日,小雨桐被阜阳市医院诊断为脑干肿瘤,不治之症。诊断结果出来的那天夜里,高思杰就带着女儿赶往上海求医。在路上,他想起,前段时间送女儿上学,发现她走路时脚尖总是往里勾。“当时,脑子一闪念,好像看过类似新闻报道,这好像是一种病”。可是,等他到单位,看到排队等着的几个采访,这个“闪念”也就一闪而过。

  一路想着,久久回不过神来,眼皮都没合就到了上海。医生直言不讳,雨桐最多只有6个月的生命,治愈的可能性基本是零。高思杰不相信,在他看来,“基本”就是还有生的希望。

  万分之一的希望,对他们来说都要百分百争取,他和妻子又带着女儿去北京。半个月后,高雨桐接受了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医生说,手术还算成功,病灶进行了一定地切除,但病情并不能得到控制。

  小雨桐的人生犹如跌到了万丈深渊,无力回天的感觉弥漫着接下来的日子。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两三天就失去一项身体功能,从不能走路、不能吃饭,到不能说话、不能睁眼,再到最后无法自主呼吸……

  “12年前,她从呱呱坠地的婴儿,一步步学会走路、说话、吃饭,爱笑、爱说,慢慢长成1米68的大姑娘。可如今,这些全部倒演了一遍。”高思杰说。

  “爸爸,等我病好了,我们一起去看大海。我们一家人从来没有出去玩过,我好想拉着你们的手,在海滩上走出三行大大小小的脚印。”“妈妈,不要告诉姥姥我生病了,等我好了我们再告诉她我有多坚强。”雨桐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总是觉得自己还有病愈的那一天,在她还能说话的时候,强忍疼痛跟爸爸妈妈说出了很多心愿。

  后来,全身无法动弹的雨桐,偶尔能睁开眼看到妈妈掩面流泪,她拼命挣扎摇头,那微微的摇晃,伴随着自己眼角的决堤,仿佛在说妈妈我不疼你不要哭。

  女儿得病后每一天,高思杰的心都像在油锅里煎好几遍,他总感觉胸膛里冒出的是黑烟,顺着气管升腾,憋得他喘不过气,憋得他双眼通红,憋得他缩成一团。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溜到医院的卫生间、楼梯间、走廊里、墙根下去哭一场、嚎两声……

  虽然女儿的病不是因他而起,但作为父亲十分愧对女儿。高思杰在事业的道路上爬坡,他总觉得上了坡就有时间陪伴女儿了,但这个坡好长啊,采访一个接着一个,新闻一条接着一条,他总也爬不完总也录不完。在记者这个职业里,他找到了释放自己生命能量的舞台,他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新闻事业上……

  父女连心大爱无言

  在北京待了大约一个月,他们带着女儿回家了。2015年1月底,阜阳下了一场大雪。看着周围白茫茫的世界,高思杰明白:真的留不住了,女儿真的要走了,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那蔚蓝的大海,那海滩上的脚印,就是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那个雪夜,一直不敢哭出声的高思杰两口子,在病房外抱头痛哭,他们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捐献女儿的器官。“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命运对我们如此残酷,但是我们还要温存对待世界,这也是让雨桐生命延续的另一方式,她给了别人光明,给了别人生命。”

  2月14日凌晨,高雨桐永远告别这个世界。第二天下午,小雨桐捐献的眼角膜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两个肾脏也让省外的两名肾病患者重获新生。

  今年的大年初三,女儿离世后第七天,高思杰又扛着摄像机去了阜阳火车站,开始了春运的报道。“看到他扛着摄像机来,好像一下子老了10岁。”阜阳火车站客运值班员李玲玲说。

  随后,全国两会、植树节、学雷锋日、阜阳地震等一系列采访接踵而至。白天,他依然像陀螺一样忙碌,晚上,他迈着疲惫的脚步回家,他的脑子里转动的都是女儿的音容笑貌。

  “爸爸,您吃饭了吗,到姥姥家来吃饭好吗?”“爸爸,我能不能去您家看看?您快来接我呀,好不好?”……家里还有60多封女儿写给高思杰的“简讯”,餐巾纸上、作业本纸上、信纸上、卡片上都是雨桐留下的思念心声,这个小小的人儿,早就懂得体谅父母的忙碌,懂得父亲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

  雨桐离开7个多月了,高思杰一回到家里,就待在女儿的房间,看女儿照片,看女儿写给他的信,给女儿回信。“愿你在天堂,永远没有病痛。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做我的女儿,爸爸再也不会把刚满周岁的你丢在医院吊水,再也不会让三岁多的你饿到下午3点多钟,再也不会让你只能写信给我,再也不会忽略你的一丁点儿细节……”高思杰泣不成声。

  4月1日,高思杰填写器官捐献志愿书,百年之后,他将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肾脏和肝脏器官。“生前愧对她,我为新闻奔跑,却忘记了陪伴她一起成长,我要用这种方式,填补这段空白。”高思杰说。

【纠错】 [责任编辑: 于子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1112854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