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阜阳记者高思杰的每个采访对象 都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2015年12月17日 15:57:52 来源: 阜阳新闻网

 

  18年来,这位记者拍下了无数个镜头,记录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18年里,这样的镜头,这样的采访,这样的画面,他早已特别熟悉。只是,或许连他自己也从未想过,有一天,熟悉的镜头会调整方向,反过来对着自己。

  我们很难想象,镜头后的18年,高思杰从一个门外汉蝶变成一名优秀的记者,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岁月。

  还好,有他们,一起生活的家人,多年共事的朋友,数次采访的对象。几乎每一个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能说出一些零碎的片段,或难忘,或感动,或暖心……这些有温度的故事,连缀成了一名优秀记者的成长记录。

  一家人的聚会,他常常因工作而缺席

  1973年11月,高思杰出生在阜南县朱寨镇的一个小村庄,这是高家最小的孩子。在哥哥高原的记忆中,打小开始,弟弟就是个“执拗”的人 :不写完作业,绝不会出去玩;一件事干不好,总会反复重来。

  成长似乎是一瞬间的事。1997年,高思杰进修毕业后,去了电视台。高原记得,当时,父亲对弟弟说过一句话:世上好人多,做宣传,要让大家都知道好人的事,让大家都学好人、做好事。

  父亲的期望,在一家人第一次看弟弟拍摄的新闻时,得到了实现。“记不清是哪条新闻了,只记得当时一家人特别自豪。”之后的18年,这份让全家人自豪的职业,让高思杰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匆忙。“一大家子的聚会,他常常因为工作缺席。”

  对高思杰来说,每一个新闻现场,都是随时出发的命令。可是,对母亲来说,近1.9米高的高思杰,却只有60多公斤的体重,是说不出的心疼。所以,她一直跟高思杰住在一起,为的是能时常在高思杰面前唠叨“工作再忙,也别忘了吃饭”;能在他中午一两点回家时,端上一碗面条,尽管可能已经凉了。

  王家坝抗洪那年,一家人说好去高思杰家聚会。饭菜都已经上桌,大家等了好久,还是没见到他的身影,母亲着急了,一个劲地问:“小五在哪,在干啥?咋恁长时间不回家?”

  高原悄悄给弟弟打了个电话。“这边洪灾挺严重,可能还要几天,你们别跟妈说。”

  挂了电话,回到桌上,高原向母亲撒了个谎:没事,小弟很快就回来,刚才还见着他了。“其实,我知道很危险,心里的担心也不比母亲少。可他对新闻的执着,又让我没理由不支持他。”

  记者:在您眼中,弟弟是个怎样的人?

  高原:学习刻苦、工作认真、待人宽容、尊长爱幼。

  记者:成长过程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高原:太多太多。比如,小时候,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太太,有一年农忙,弟弟跑去帮她干了一天活(那时我家也很忙),很晚才回来,还担心挨骂,结果,父亲反而夸奖了他一番。

  记者: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弟弟和家人的相处,会是什么?

  高原:聚少离多。小时候,雨桐(高思杰女儿)常常沿着我的背,爬到我肩上,骑在我脖子上开心地笑。可是,每次她都会问:“三爹,爸爸啥时候回来,让我‘骑大马’?”

  记者:对于弟弟的工作,您怎么看?

  高原:他做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做的事,作为家人,我们很欣慰。

  原标题:高思杰的每个采访对象 都有关于他的故事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于子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11128541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