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沙画动新闻]“草原之子”尕布龙

2015年09月26日 08:30:17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29783

  2011年10月8日,一个降霜的秋日,一位85岁老人,在青海西宁静静地走完了一生。

  老人去世近三年后,青海当地媒体评选“影响青海历史人物”,原本不在候选人名单中的他,却受到数千群众联名推荐并高票当选。他,就是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

  时光倒流到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秋后的一天,在青海湖畔一个贫穷的蒙古族牧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名叫尕布龙。

  他给牧主放过羊、当过民夫、干过苦力。正直豪爽的他总爱在危难之中帮助别人,当发生草原纠纷甚至械斗事件时,他总是不怕危险,出头调解,最终将矛盾化解。从他放下牧羊鞭走进党政机关的那一天起,他就在心里对自己说,可不能忘记党的培养,忘记养育自己的草原和牧民群众啊!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担任领导时,尕布龙指挥打响了旷日持久的“灭鼠战役”。十多年里,每到灭鼠时节,他在草原上一呆就是一两个月。晚上就和牧民挤在帐篷里,饲草装在袋子里当枕头,拿河里的水拌点炒面,就是三餐。经过努力,河曲草原生态渐渐恢复,终于从草原鼠害严重地区一跃成为我国北方第二个草原无地面鼠害县。

  上世纪70年代初,尕布龙离开工作近20年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来到省城西宁担任省畜牧局局长。到西宁之后,牧民们来看病经常在他家歇脚,一来二去,他家就被人戏称‘牧民店’,不仅一分钱不要,他还会出钱帮忙。

  在一次扶贫点检查工作时,他发现陈老汉家中一贫如洗,土炕上只有几片破旧毡。他握住陈老汉那只枯干柴般的手,心里顿觉一阵酸楚。第二天,他便将家里的6床被子全部捆好,让司机给陈老汉送去。

  1993年,尕布龙退休后给自己找了一份新“工作”:义务植树。

  “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海省会西宁南北两山树木覆盖率仅为7.2%。冬春,黄沙漫天;夏秋,泥沙俱下。1989年,青海省正式启动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从此,他全面负责两山的规划,具体实施水利设施的建设,带领民工修路、整地、育苗、栽树、浇水。南北两山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一天,尕布龙早上7点就已在山上,等民工们上山时,他已经戴着破草帽穿着旧布鞋干了快两个小时。天快黑的时候,他才站在山坡上用沙哑的声音喊:大家收工吧。喊声刚落,他那高大的身躯便瘫倒在地。他累倒了,最后被工人们从山坡上抬了下来......

  尕布龙走了,却仿佛从未离开。

  “牧民店”的故事,在百姓中传颂;河曲草原曾经的“黑土滩”,如今绿草如茵;南北两山纤细的树苗,早已亭亭如盖,郁郁葱葱。

  老百姓就是他的天,老百姓就是他的地,老百姓就是他的生命之根。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8269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