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实”为基、“严”护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迸发新活力

2015年09月09日 21:57:1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9月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姜微 姚玉洁)“十三五”时期将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性阶段。紧抓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上海锐意创新、实干创业,服务辐射全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迈向新征程中迸射新活力。

  今年1到7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9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8%;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4.6万亿元,同比增长39.7%;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88.9亿元,同比增长30%,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

  创新实干 塑改革“精气神”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攻坚克难,突破瓶颈;也需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气神,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不断开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篇章。”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孔庆伟说。

  干在实处,创新引领,上海始终站在改革创新潮流尖端。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龙头,“金改”大戏备受瞩目。截至6月底,共有29家单位接入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体系,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近2万个;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超过3837亿元,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额达200亿元;累计有上百家区内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1922亿元。

  借助分账核算单元和外部结算功能,交通银行将境内银行的金融服务延伸至境外知名企业。围绕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FTN)开发了多项打通境内外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内存内贷和外存内贷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产品存在4个显著优势——融资流程简化,成本降低;对外担保的登记手续简便;借款币种灵活,企业可自行选择负债币种以及贷款资金用途广泛,结算便利。”交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助理樊燊说。

  经保监会批准同意,7月1日起上海率先开展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航运保险产品注册时间由备案制的20个工作日缩减为即时处理。平安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成功抢得“首单”,昭示上海自贸区航运保险的创新突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1家国内财险公司获批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均选址上海。“上海自贸区各项红利措施的释放,使浦东高端航运金融要素开始汇聚。”上海自贸区研究局局长张涌说。

  观大势、谋大局、动脑筋、破瓶颈,上海加速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东方证券、国泰君安在上交所发行上市,上海市属金融国资证券化率从52%提升至71%,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稳步推进;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落户上海;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公司筹建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

  真抓严管 推落实“硬作风”

  制度严,作风硬,上海金融系统强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和扩大从严治党成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纵深推进保驾护航。

  上海结合市属金融企业实际,着力完善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机制,积极稳妥有序深化市管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规范工作,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等工作。

  “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改革都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一些利益调整,难度很大。金融改革和干部管理要敢啃‘硬骨头’,确保制度落实有力、有序、平稳。”孔庆伟说。

  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上海对9家市属金融企业及部分异地分支机构组织开展“两个责任制”督导检查工作,梳理问题和线索183项,指导督促相关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以“严”的要求校正为人做事的基准。

  抓好“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使各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专注于干事创业,让“蛮拼精神”发扬光大,激活了金融改革创新的一池春水。

  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机构集聚、资金集聚、人才集聚,必然也意味着风险集聚。从制度、监督到作风的一系列“严”落实,使得上海对金融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把风险控制在苗头状态,在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上海将非法金融活动线索发现纳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同时出台措施促进新型金融业态规范发展,加强对网络借贷、第三方理财的管理,着力加强风险防范。”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吴俊说。

  继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上海率先出台地方版的《上海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信息披露指引》,要求P2P平台定期披露交易发生情况、交易余额情况、交易集中度情况、交易逾期情况,以及客户损失代偿备付金相关情况,推动P2P平台资金透明、业务透明和平台透明。

  服务转型 解动力接续“新命题”

  当前,上海正处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接续期,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内涵。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三严三实”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风向标”、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导航仪”、是改革发展事业的“压舱石”。要紧紧围绕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支持和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属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工作,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以上海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实绩来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是建设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命题,一系列大手笔正紧锣密鼓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多边秘书处落户上海,管理层正式入驻,成为首个总部设于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落户上海,一期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有望于今年四季度投入运行……

  “CIPS将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它将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构筑高速公路,对人民币国际化意义深远。”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说。

  对于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上海自贸区而言,人民币资本项下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等试点给企业实实在在的“红利”。“上海自贸区金改‘新49条’已提交国务院层面审议,上海正加强与‘一行三会’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方案早日出台。”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说。

  支持上交所筹建战略新兴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科技创新板,筹建民营张江科技银行;支持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开展合作,创新投融资服务……日前,上海发布《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 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20条政策措施打造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链,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体系的创新发展拓展了空间。只有坚持金融和科创双轮驱动,上海才能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说。

【纠错】 [责任编辑: 陈剑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00111651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