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世界屋脊”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飞

2015年09月01日 19:11:5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拉萨9月1日电(记者张京品 于佳欣)远程医疗不再是梦想,网购、开网店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少农牧民爱上了微信语音聊天,寺庙僧人使用互联网记诵经文,传播藏文化……互联网正开启西藏百姓生活的新模式。

  信息红利:从结绳记事到千里之外

  “现在进行的是人工呼吸,鼻子一定要捏紧,心脏按压一定要控制好频率。”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人民医院,屏幕上是上海市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讲解急救知识,台下是聚精会神观看操作的医务人员。

  2014年8月,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支持下,江孜县人民医院开始定期以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每月两次。

  过去,由于地处偏远,西藏医务人员接受培训一般是派人到内地学习,回来再教其他医生,周期往往很长,现在却大不相同。“原来几个月才能学到的知识,现在一周内就能更新,尤其是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对病人帮助很大。”急诊科副护士长南木真说。

  远程培训只是第一步,江孜县人民医院院长格桑告诉记者,医院将于今年10月前建成并启用远程会诊系统,让“互联网+医疗”真正惠及患者。

  远程会诊技术在西藏已得到应用。据西藏卫计委统计,目前西藏至少有12家区、地(市)、县三级医院与内地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开展远程医疗近200例。

  互联网缩短了西藏偏远农牧区和先进医疗的距离,也改变了古老民族记忆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德兴乡巴登则村,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曲珍每天都用电脑整理资料,敲打文件,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时事。

  “这对于依靠刻木结绳记事的门巴族先辈来说,很难想象。互联网让我了解世界。”白玛曲珍说,50年前,门巴族没有语言文字,只能靠刻木结绳记事,更别说了解千里之外的事情了。

  电商集市:拨“云”见藏淘金忙

  察隅县城所在地竹瓦根镇,一家野生土特产店里,21岁的藏族姑娘益西拉姆,张罗完进店的顾客后,立即坐到电脑前,回复网购客人留言。

  自从今年7月开通淘宝网店后,益西拉姆就忙得不可开交。除了更新完善淘宝页面外,还要及时回复网友的留言。

  “以前这些土特产只能在县城买卖,销量很一般,新鲜的松茸也卖不上好价钱。”益西拉姆说,网店开通当天,就有一位湖南淘友买了5斤松茸。2个月来,网上销售额已经超过1万元。

  越来越多的西藏产品借助互联网走向内地市场。数据显示,注册地址为西藏的活跃淘宝店铺数量超过1200家,牦牛肉、藏药、青稞酒等高原特产在网上热销。今年8月,京东商城拉萨净土健康产业馆正式上线,加快了西藏特产销往内地的步伐。

  益西拉姆告诉记者,开网店和她经常网购不无关系。由于方便、快捷、实惠,网购已成为西藏消费的新时尚。

  支付宝数据显示,2014年西藏移动支付占网购总支付的62.2%,并从2012年开始连续蝉联全国冠军。“前年一天也就400件左右的包裹,现在每天超过了1000件。”西藏韵达货运负责人刘建华说,由于货量急剧增长,韵达总部已经搬了三次家,仓库越来越大。

  网络互通:跨越“屋脊”一线牵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达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索朗央吉,这两年感觉工作轻松了不少。“过去开会都要挨个打电话通知,有了微信,在群里发一个通知就行了。”索朗央吉说,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过去苦于不识字,现在通过微信语音聊天很方便。

  享受互联网便利的还有寺庙的僧人们。位于日喀则市的札什伦布寺里,800多位僧人中70%有手机,20%有电脑。僧人旦增去年买了IPAD。“用IPAD下好经文,念经变成了随时随地的事,看得更多也记得更快了。”他说。

  电子产品的普及给僧人们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不少僧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念经之余,还在网上学习汉语、英语等语言,看重大新闻的直播。

  在僧人次多的朋友圈里,除了记录他平常的寺庙生活,多是佛教知识的文章和视频,以及西藏的文化历史。通过微信,他跟不少来西藏旅游的人成了好朋友。“下一步,我打算开个微信公号,把佛教的文化和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次多说。

  西藏在线、影像雪域、珠峰咨询、藏族文化、圣地美句等微信公号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公号通过互联网把藏文化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如今,西藏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217万户,全区逾七成民众使用互联网,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家庭普及率达32%。网络天路已逐渐延伸到西藏广大农牧区,让西藏群众感受到它的便捷与实惠,同时也让更多人有了深入了解西藏的机会。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世界屋脊”将飞得更高。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48111644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