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专家认为应从不同角度理解抗战的局部性和全面性

2015年08月28日 11:22:06 来源: 新华网

    8月28日上午10时,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等方面情况。

    [经济日报记者]刚才李学通老师讲到了8年和14年的关系,我想请您进一步阐述一下,现在也有一些读者问,以前讲8年抗战讲得多,在这方面怎么理解?

    [李学通]其实大家很清楚,日本是近代以来对中国侵略时间最长,对中国侵略伤害最严重的国家。从甲午战争,甚至更早之前,对台湾(琉球)关于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开始的对台湾的觊觎。大规模的是自甲午战争以后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想实现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野心,以致于进一步占领全世界的野心,从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大规模的侵略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我们现在称之为局部抗战,实际上中国人民已经开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但是由于当时历史的条件和环境,抗日战争局限在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把整个中国引进了战火,中华民族不得不进行全民族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抵抗。而侵略是一步步来的,1931年的侵华战争和后来是一以贯之的,只是有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目的。因此,我觉得1937年之前东北的抗战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部分,把它连贯起来可能对于我们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全面性的认识更有利于我们认识的深化。

    [汪朝光]我个人理解确实有不同的说法,包括在学术界对这场战争的时间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研究。但我个人理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抵抗,但是这个抵抗确实局限在一个短时间上,地域也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地域,比如东北有抵抗。1932年日本把侵略扩大到关内,淞沪抗战上海也有抵抗,1933年侵略华北,长城抗战中国仍然有抵抗。1936年绥远地区也有抵抗。这些抵抗我觉得都反映了中国一定不甘于外国侵略的独立自主的抵抗精神,但在地域上毕竟有局限性和时间上的限制性。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的抵抗确实就像刚才李老师所说的“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国共同一致,尤其是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真正使得这场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的自卫抗敌的战争。

    [汪朝光]所以我觉得是否可以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更多地理解这场战争,从1931年来理解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从1937年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觉醒的全民抗战的全面性,国共两党合作、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的一致性。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理解,都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纠错】 [责任编辑: 黄玥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8128176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