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誓死战胜我们的敌人”——记广西学生军“战火中的青春”

2015年07月21日 10:42:3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7月21日电(记者邹婷玉)“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铁打的一群……”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首《广西学生军军歌》鼓舞了人们抗战卫国的赤子之心。

  1936年至1941年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广西曾先后三次组织过学生军。

  “国势临危、朝不保夕……对日抗战为我民族唯一生路,青年学生乃社会之中坚,亟应实际参加救亡运动。”1936年7月,由当时的广西省政府和中华民国国民革命抗日救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联合发电的这份广西第一届学生军编练大纲,如今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

  档案馆编研员介绍说,1936年6月27日,由广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广西师专学生发起组织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广西抗日救国学生军”(即广西第一届学生军)在南宁成立。学生军共300余人,28日开赴桂林,后分赴湘桂边、粤桂边、黔桂边等地从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抗日救国宣传。

  1937年10月,全国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广西第二次组织学生军,全省招收了青年学生约300名,随军做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到1938年秋结束。

  1938年11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战火逼近广西。鉴于广西组织第一、第二届学生军在抗日救亡中的积极作用,广西当局组建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招收青年学生4000多名,开赴桂东南和桂南各县,宣传组织群众,配合部队作战,直到1941年8月宣布结束。

  据介绍,第三次学生军的人数最多,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广西当局给学生军提出的任务是“叫”(宣传)、“裹”(组织)、“打”(作战),同时兼有军事和政治双重任务。在档案馆里,记者看到了别具一格的学生军徽章,硕大紧握的拳头里有笔有枪。

  学生军经集训后分赴各地,每到一地,就走家串户,访问群众,参加各种军事活动,同群众打成一片。同时,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画漫画、出版墙报、张贴标语、演出戏剧、教唱歌曲,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揭露日军侵华暴行,激发群众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热情。

  1938年1月,广西抗日学生军在武汉演出抗战话剧《秋阳》,学生军义卖报纸、鲜花为前线筹资,为群众演唱抗战歌曲,广西学生军帮助农民耙田……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一批广西学生军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他们热血抗战的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第三届学生军在一年多时间里,共对群众演讲5万多次,演出2万多幕戏剧,出版墙报1.4万多版,写大型标语11万多条,张贴漫画1.4万多幅,出版刊物85种,编印小册子10万余本,印发宣言、告民众书22万余份……

  1939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向桂南发动进攻,桂南会战爆发,广西学生军积极投入战地服务工作。在一张题为《学生军参加桂南会战的英姿》的历史照片中,身着军装、头戴钢盔的女学生军手握步枪紧张作战的情形令人印象深刻。

  记者了解到,长途行军是广西学生军的家常便饭,有时还得急行军或夜行军,身上除背包、水壶、饭盒之外,还要背一支步枪和两条子弹袋,腰挂两枚手榴弹,外加十字镐、铁锨之类的工具,还有书籍和宣传用品等,每人身上都有几十斤重。

  “不论在前线,还是后方,都有他们的足迹。”这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配有武装的抗日救亡队伍,用热血谱写了悲壮动人的青春之歌,正如《广西学生军》军歌所唱:“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铁打的一群,在伟大的时代里负起伟大的使命。我们抱定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要和前线战士、全国同胞誓死战胜我们的敌人!”

【纠错】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599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