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探访雪域高原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乡干部群体

2015年06月29日 18:54:09 来源:新华网

触摸生命的高度 构建精神的高原

——探访雪域高原海拔最高乡普玛江塘乡干部群体

  新华网拉萨6月29日电(记者刘健、段羡菊、秦亚洲)这里被称为“高原之巅”,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海拔5373米,比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高出近200米;高寒缺氧,灾害频发……

  但就在这里,36位乡干部用青春和赤诚触摸着生命的高度,用不懈的拼搏构建起一片精神的高原——

  他们长年坚守,默默奉献,换来老百姓的信任和不舍;他们带动当地农牧民收入近3年年均增长29%,2014年达到8712元;他们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有不少主动请缨就任,还有的调离后又申请回来……

  是什么信念,让他们个个精神饱满,甘于奉献?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个个“吃苦受苦不叫苦”,为国坚守?记者近日来到这里,我国海拔最高的乡政府所在地——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蹲点,探访这个岩石般坚强的干部群体,揭开他们的“坚守之谜”。

  甘于奉献,为国家和人民坚守

  记者走近皑皑雪山簇拥的普玛江塘乡政府,这里靠近边境,迎面望见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不禁心中一振。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达瓦次仁今年28岁,原本在条件较好的加查县工作,可他2012年主动报名到普玛江塘工作。有的偏远村庄离乡政府有50多公里,下村时遇上雨雪天气,就要住在村里。

  “什么最难?”面对这个问题,达瓦次仁腼腆地笑了:“最难的是找对象,人家一听在普玛江塘工作,往往见不上第二面。可我在这里能够帮助老百姓解决不少困难,心里从来没有后悔过!”

  老家在湖南的乡党委书记李小华两年前放弃了县城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普玛江塘工作。然而,和妻子结婚6年,聚少离多,至今他们也没能有个孩子。

  来到乡干事苏海的宿舍,看到桌上摆了不少藏语书籍。这位23岁的小伙子认真地给记者讲起他的学习计划:“白天工作很忙,我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挤时间学。尽管很难,可只有学会了藏语,才能更明白当地老百姓想什么,才能多做一些老百姓欢迎的事。”

  在这里坚守,恶劣的高原环境和气候,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的意志。尽管不少干部身患高原疾病,尽管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近3年来,普玛江塘乡80名干部,除了一位独生子女确需回家照顾父母外,没有一个“逃兵”。

  在普玛江塘,乡里的干部和老百姓血脉相通,哪家病死了一头牛,哪家夫妻吵架闹离婚,哪家小孩上学困难……干部们很快就会知道,立刻想办法帮着解决。“难处,每个普玛江塘的干部都有一大堆。但是,这里的百姓离不开我们啊!” 李小华说。

  面对灾情和危险时,普玛江塘的干部们总是冲在最前面。2011年10月,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普玛江塘,干部们连续奋战18个小时,打通了通往县城的“救灾生命通道”。时任乡党委书记次仁罗布过度劳累,一头昏倒在地,可当他醒来时,听说牧民扎西一家没有找到,又立即带人在没膝的大雪中,冒着迷路的危险上山寻找,直到把扎西一家安全转移出来。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懂得奉献的价值,才能升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县委组织部部长张联聪说,在普玛江塘,乡党委、政府长年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中央重大决定,坚定“对党忠诚、为国坚守、为民奉献”的理想信念。

  “艰苦地区的老百姓更需要发展”

  “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在那木其村,牧民格桑央吉对记者竖起大拇指,“乡里刚刚给全村27户免费建了玻璃阳光房,解决了取暖问题,不用再烧牛粪,一天就可以节约12元。驻村工作队还帮助修建了接羔产房,大大提高了新生小羊羔成活率。”

  有人说,“在普玛江塘工作,躺着都是贡献。”可普玛江塘的干部说:“艰苦地区的老百姓更需要发展,更需要干部多带头、多吃苦、多想办法!”

  几年间,这个条件艰苦的高原,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277户牧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土木结构新房,彻底告别了住了数百年的帐篷和草皮房;引进良种牛羊,有效改善了畜群结构;完善了牧道、防洪坝、药浴池、暖棚圈、大棚温室、畜产品加工点和畜种改良工程建设……

  “再艰苦的地方也要有人守,再艰苦的工作也要有人干,1012名群众需要我们的服务。”在普玛江塘采访,经常听到干部们这样说。

  普玛江塘虽然只有6个村,但地域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发展和稳定任务繁重。乡干部给记者列出了一张今年全年的工作流程表:

  3月份,一个重要工作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所有乡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进入4月、5月,草场青黄不接,乡里要陆续给各村调拨下发饲料。同时,气候转暖,复工建设的项目有乡小学种蔬菜用的大棚温室、全乡第一个畜产品加工用房、合作社的业务用房;马上开工建设的项目是高压氧舱,主要是为了防治突发的高原重病患者,还要为几个村建暖棚圈。

  5月至8月,是乡里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同时还要发动牧民,参与“法律进万家”活动。

  到9月份,要为牧民准备今冬明春的防灾抗灾物资。10月、11月,对照党建、环保、综治等各种目标任务,完成工作并对接考核。接着元旦、春节、藏历新年接连来了……

  6月28日,夏至已过,内地很多地方骄阳似火。可普玛江塘接连几天落了冰雹和小雨。这让乡干部又喜又忧,喜的是有利于草场返青,忧的是影响油路改造、大棚温室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让农牧民感动。“老百姓有时候拿一块风干肉,一坨酥油,或者一瓶用饮料罐装的牛奶,送给我们。你不要,你谢绝,他可能会哭。”乡政府文秘吴应均说。

  “在这里找到生命的价值“

  两年前,乡卫生院医生次旦患上严重的高原性关节炎,膝关节积水,无法坚持工作,只好调到县人民医院。然而,身体刚刚恢复,他便主动申请,回到普玛江塘工作。

  “到县里后,普玛江塘的许多百姓还是翻山越岭来找我看病,我觉得他们离不开我!”次旦的话,质朴却动人。

  自愿报名要求分配到普玛江塘,在外乡工作却主动报名考试到这里来……普玛江塘乡,正成为一块强烈的“价值磁石”。不少干部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这里能够找到生命的价值!”

  乡小学校长明久连续“骗”了妻子4年,只为留在普玛江塘。“我申请到普玛江塘小学的时候,妻子不同意,我就骗她说只呆一年就回来。”

  就这样明久骗了妻子一年又一年。不过,让明久欣慰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终于摆脱了从前的全县倒数第一。

  “因缺氧我整夜头疼睡不着的时候,就想辞职;女儿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来看我的时候,就想辞职;我尽了力,还受到批评的时候,就想辞职。”次仁加措今年28岁,可是看上去将近50岁。这个经常嚷着要辞职的干部,却放弃了多次离开的机会。

  “别人经常笑话我,自己浑身都是病,还要给别人看病。但我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价值。” 次仁加措的话,那样朴实:“如果我不在这里,百姓要想看病,只能花钱租车去县城。一则容易耽误,二则花费太大。”

  以钢铁般的意志,挑战艰苦的条件,忠诚奉献于脚下的土地和人民——这些基层干部凝聚的“普玛江塘精神”,正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传家宝”。

  上一任乡党委书记次仁罗布,2006年2月主动请缨到普玛江塘工作,一干就是7个年头。他患上了高原心脏病、多血症、关节炎等疾病,但从没有休过一天假。

  师范大学毕业的云丹,2003年申请到普玛江塘小学工作,8年后离开时,动情地说:“我喜欢这里可爱的孩子,我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正是在这种强大的精神感召下,不少党员干部纷纷主动报名。

  乡长格桑确拉以前在海拔相对较低、交通方便的伦布雪乡担任乡人大主席,2014年他主动申请到普玛江塘工作。他说:“妻子得知这个消息,伤心地哭了,主要担心我患上高原疾病,但我想,一定要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锻炼!”

  今年24岁的格桑群培是西藏大学毕业生。“本来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工作,但是我主动要求来普玛江塘。我觉得到艰苦的地区更锻炼人,让人更能感受到幸福的意义!”去年10月,格桑群培到最偏远的岗布沟打疫苗,结果由于半路遇道路结冰,只能下车步行,走了整整6个小时,村里的老百姓用最高礼遇招待他——打酥油茶、煮羊肉。

  “只要身体还行,我就会在这里继续干下去!”临别时,李小华向记者挥了挥拳头,让人忍不住湿了眼眶。

  离开这个海拔最高的乡政府时,记者看到,鲜艳的国旗,正在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上迎风招展。

【纠错】 [责任编辑: 陈剑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00111575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