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内鬼车牌”背后是否有“内鬼”?

2015年06月13日 09:04:30 来源: 新华网

  据报道,几乎自上海开始拍卖车牌之时,有蛀虫就开始搞内外勾结的“内鬼车牌”。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间,上海市某国税局原科员傅某某、蒋某某与黄牛陈某某等人,通过在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上偷盖真章或涂改、拼接等多种手段,骗取私车额度,致使5000张“内鬼车牌”汽车上街,非法获取利益高达2.2亿元。

===上海“内鬼车牌”存活十年牟利上亿 如此“神话”如何造就?===

  监督缺位、问责乏力是导致腐败“常演不败”的一大祸根

  上海制定的“车牌拍卖”政策,初衷是在公平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分配车牌资源。这本来是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配套服务滞后的问题,从而缓解“城市病”的阵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算你愿意花8万元买“铁皮”,也未必能有5%的幸运拍得到。供小于求,而且是严重的供不应求,就必然带来“黑市”,产生“黑色利润”,刺激幕后“黑手”。所以说,拍牌制度作为“止疼药”,本身存在的“硬伤”必须要治一治了。

  制度层面出现的漏洞固然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原因,但是,人的因素也不能忽视。这两名国税局科员造假的手段并不高明,流出的“内鬼车牌”数量还如此巨大,为什么始终都未被发觉?公章变成了个人的“摇钱树”,如此明目张胆的权力寻租,是有人故意放水还是充当背后的保护伞?监督缺位、问责乏力,是导致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导致腐败“常演不败”的一大祸根。>>

  一线城市“限牌”很容易滋生巨大的腐败空间

  目前,全国最主要的几个一线城市,几乎都已限牌。我们不能否认,一些大城市“限牌”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限牌”的行政管制背后若缺少公开、透明的监管,很容易滋生巨大的腐败空间。对上海“内鬼车牌”的后续处理,不应仅停留在对国税部门工作人员和少数几个“黄牛”的惩罚层面,而是要在堵住“内鬼车牌”管涌的前提下,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和管理进行深刻反思,积极探索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且理应成为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

  上海车牌内鬼成妖 凸显社会缺乏一套反应机制

  技术上的问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决,管理上的漏洞也能很快堵上,管理人员的大意也可以用追责的办法惩戒,可社会形成一套反应机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其实需要一套综合的治理手法,关系到整个权力体系如何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运行。你只有把信息敞开了,让各种信息形成有机的联系,大家才有可能帮你发现不正常现象的端倪。风起青萍之末,在一个秩序井然、法度严明的社会里,捷径和暴富就像扔到水塘里的石头,都是很醒目的事,都是能指向一个明确的原因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一个露头都有可能最终追溯到真相。>>

===媒体追问:“内鬼车牌”背后是否有“内鬼”?是否仅限上海一地?===

  媒体追问沪5000张“内鬼车牌” 是否有更高权利保护伞

  基于此,“内鬼车牌”或许只是涉事科员钻了低级漏洞惹的祸,但“内鬼车牌”的背后,限制权利式的公共治理,权力扩张式的管理模式,恐怕本身就蕴含着权力寻租的空间与风险,而这或许更需反思。>>

  上海“内鬼车牌”案不能审结了就了事

  其一,上海相关部门对此事的态度值得商榷。毕竟此案从发生到查处当地相关部门均未主动披露案情,如果不是此案审判时旁听媒体记者曝光,估计这案件谁也不会知道。为什么?是怕丢人还是怕面对公众的指责?估计两者都有。其二,只对参与此事的国税局人员和黄牛提前公诉,那请问案件背后还有没有更高的权力保护伞和共谋者?国税局等相关部门及责任人有没有监管失职?这些难道就不需要继续追根溯源么?如果只处理直接参与者,而对那些监管者不力者不给予如何惩戒,显然既有失公允,也难保下次还会再次发生类似案件。其三,对于已经发出的5000张“内鬼车牌”如何处理应该有明确答案。是依法予以撤销还是补交相关费用?牵涉时间这么久,牵涉面这么大,如果放任不管,那是否对老老实实遵循制度流程获得车牌或等待车牌的人缺乏公平性?如果简单处理,估计又会引起一些新的问题。到底如何处理?不仅是公众还有涉案者都在等待,但愿不会又不了了之。 >>

  追问“内鬼车牌”案背后的“真相”

  回到这起案件,我们在为犯罪团伙严重破坏了车牌拍卖“游戏规则”感到很气愤时,更应反思该用什么方法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一方面,要彻底改变现状,不能只靠以行政手段控制车辆购买,应从改善城市功能,健全城市交通网络,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上着手,真正将“公交优先”理念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于机制或监管上存在的漏洞,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确保车牌都是安全的,制度都是权威的。>>

  对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的人员进行问责,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说始作俑者就是不完善的制度而已。毕竟,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数量、这么大金额的腐败问题,一直都没有被发现,要说相关人员没有存在失职,显然不可能。所以,只是问责一两个具体的办事人员和黄牛,难免让人产生“到皮不到肉”的感觉。上海的车牌素有“史上最贵铁皮”之称,因为需求量日益增长,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牟利空间,如果监督体制跟不上,尤其是问责不严,就会导致违法成本低,就难以遏制住权力寻租的冲动。所以,对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的人员进行问责,是很有必要的。>>

  “内鬼车牌”事件需要给公众一个答案

  车辆限牌、车牌拍卖并非上海的独家措施,很多大城市都有相关的政策。而在一牌难求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在制度并不完善、权力寻租空间巨大的背景之下,公众还存在很多质疑。这样的“内鬼车牌”还有多少?是否仅限于上海一地?又是否有更高的权力保护伞参与其中?这张“最贵的铁皮”背后还有多少公众未曾发现和了解的猫腻?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尽快的给出答案。

  而要回答好公众的这些问题,仅仅处理几个倒卖牌照的黄牛和几名工作人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刻的挖掘事件的根源,从根本上反思现行的限牌和拍照拍卖流程和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将公开、透明的监管引入到车牌拍卖当中,从而切实堵住权力寻租的漏洞,根除“内鬼车牌”滋生的土壤。>>

【纠错】 [责任编辑: 吴丽娜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27910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