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吉林西部:大幅退化的千万亩湿地重现活力

2015年06月10日 09:48:4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6月10日电(记者孟含琪)近些年,每到夏天,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的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就芦苇丛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韩忠海在这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他亲眼见证这片33平方公里的芦苇湿地从干涸荒地变得生机勃勃,重获新生。

  南临涛涛林场,东北嵌姜家甸苍茫大草原……建国后,牛心套保曾是一片国营苇场,经百余人的种植养护,这里成为芦苇遍布的绿色世界。

  “到了上世纪末,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常年干旱缺水让湿地逐渐干涸,有人种庄稼,有人放牛羊,这里逐渐退化为白花花的盐碱地。”韩忠海说。

  2003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兴土院士团队针对严重退化的湿地推出系统的生态治理方案,牛心套保迎来枯木逢春的新契机。

  “为了解决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矛盾的难题,我们建立了湿地苇-蟹-鱼复合生态模式。”项目团队成员张继涛说。

  这种生态模式以发展效益较高的湿地芦苇为中心,在苇塘内布设鱼道沟等设施,实施苇塘养蟹、养鱼。蟹以底栖动物和少量水草为食,鱼类以浮游生物等为饵料,水草残余部分腐烂释放营养,沉水植物为底栖动物的繁殖创造环境,形成小型生态系统。

  如今牛心套保芦苇荡荡、鱼虾肥美,这里河蟹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不仅还给当地一片绿色,也带动了百姓增收致富。

  湿地具有蓄水、均化洪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地盐碱化等功能,加强湿地保护对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作为主要的湿地分布地区之一,吉林省西部约有天然湿地面积2800万亩,包括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向海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通过创新湿地管护机制、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等各种措施,像大安市一样曾经大幅退化的湿地正逐渐恢复活力。

  低耗高效的芦苇高产培育技术、“碱斑地”芦苇促繁技术、芦苇湿地对灌区稻田退水的水质净化技术……如今,刘兴土和团队成员还在不断钻研,为吉林省西部退化湿地的修复重建提供技术支撑,特别是提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我们不仅致力于将盐碱地改良成芦苇田,提升芦苇产量和经济效益,让当代人获利;还要在湿地可持续利用上多下功夫,满足后代的需求。”张继涛说。

[责任编辑: 陈剑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00111556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