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日据时期的监狱该不该保护? 网友:城市记忆应保护起来

2015年05月29日 16:32:20 来源: 北京晚报

日据时期的监狱该不该保护起来?
网友呼吁:它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保护起来

  在(北京)东城区东厂胡同28号院里,有一栋两层高的灰色小楼。看上去,灰楼与普通楼房没啥区别,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楼外贴近地面处,有几个约30厘米长、10厘米高的小孔。原来,这栋灰楼曾是日本占据北平时期的监狱,小孔则是用来给地下牢房送饭、通风的。最近,有网友不停地呼吁,应该将灰楼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保护起来。

  小楼已经很破旧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东厂胡同。28号院内有两栋二层楼房,靠外的一栋为L形,楼前的空地,不像其他的小区铺成了花砖或是水泥地面,而是仍然裸露着泥土,其中的不到一个车位大的地方,还被种上了菜苗。

  小楼南侧朝西的地方,二层被架空着,接出了约有七八平方米的彩钢房屋。楼内一层的楼道非常狭窄,几乎无法容纳两个人错身。通往二楼的楼梯被栅栏门锁住。楼道里也堆放着不少生活杂物,包括纸箱子、破凳子和酒瓶子。厕所里面也是破旧不堪,有的蹲便器被砖头堵死。

  但是仔细观察,这个小楼确有特殊之处。很多窗户上都有如成人手指般粗细的铁栅栏;楼外与地面接近处,有黑洞洞的口,能容纳两只手伸进去,但里面一片漆黑,不知通往何处。

  附近的居民都说,这里曾经是日本侵占北平时期的监狱。“过去的年头太多了,都是听老辈人提起过。”有居民说,经常有民间文保人士来这里查看拍照,“如果真的是当时的监狱,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露在楼外的送饭口

  小楼墙壁有一尺厚

  在楼前,记者遇到了居住在这里的任先生。任先生今年63岁了,从很小的时候就住在这里。他也是个文物爱好者,尤其是对生活了一辈子的小楼感情深厚。在查阅资料后,任先生更是认定,“这里就是日据时期的监狱。‘解放后’,这里成了军队家属院。”

  任先生带着记者走进他的家。让记者吃惊的是,屋内的房门约有5厘米厚,而据任先生介绍,他家有两个房间,每个房间约七八平方米。之前装修,他将两个房间打通,中间的墙壁居然有将近一尺厚。“换句话说,我家这两个房间,就是监狱的两间牢房。”任先生说,他小的时候,楼内还基本保持着监狱的格局。宽大的楼道,楼板中部是空的,从地下室到二层,都能看到其他楼层的状况。地下室层高不足成人站立,隔出来的单间更小,活动空间非常有限,从土炕到房顶,成人都难以坐直。“1968年,这里挖防空洞,我曾经捡到过一小片残破的《挺进报》。后来想想,这里居然能够捡到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的报纸,也挺新鲜的。”任先生回忆。

  小楼的各个窗户都有铁栅栏与外界隔绝。小楼改作民用后,有些居民锯掉了铁栅栏。有趣的是,后来为了防盗,很多居民又重新安装了防盗窗,只是栏杆没有以前的那么粗。现在,小楼里还有一些居民居住,但也有一些房间空闲着。从楼外一处玻璃破碎的房间往里望,能看到破烂的木地板下面,露出黑洞洞的空间。任先生说,那下面应该是地下牢房。

  小楼没被定为文物

  著名的民间文保人士曾一智女士,曾上书文物部门,希望对小楼进行保护。但2011年,东城区文物部门答复,包括东厂胡同28号在内的多处建筑“虽然其建筑也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特色,但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方面与不可移动历史文化遗存的标准上有一定距离”,因此这些建筑“经依法认定,不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但作为北京旧城风貌老建筑按照相关规定作为保护对象进行保护。”

  在方军所著《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中,有一段内容提到了东厂胡同的日本监狱。书中记载,有日本老兵回忆,这里曾经关着一位国军营长,执行死刑时,这位军官要求穿上带有军衔的破军装,非常从容的被押赴刑场,令这名日本老兵佩服、难以忘却。

  昨天记者就小楼的历史、保护问题咨询东城区文委,但文委方面尚未给予回复。(记者 张硕 文并摄)

  ·北京将摸底保护抗战遗迹 市文物局:将研究保护规划

  ·保护唤起记忆的抗战遗址

[责任编辑: 黄锐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1545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