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灾难中勇当群众的主心骨——记抗震救灾中的西藏吉隆县萨勒乡党委

2015年05月23日 08:34:3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西藏吉隆5月23日电(记者 张京品)5月的萨勒,漫山遍野盛开着杜鹃花,田地里刚长出的青稞苗青翠欲滴,牦牛在草地上悠闲吃草,中国尼泊尔界河曲松多河从山谷间奔流汇入东林河。

  几天前,一年一度的春季射箭比赛在西藏萨勒乡安置点举行。乡党委书记拉旺平措一声令下,身着藏装的箭手拉开弓弩,击中红色的靶心,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到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再到带领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萨勒乡党委帮助群众渡过难关,重拾信心,勇当群众的主心骨。

  地震惊魂时的主心骨

  那是萨勒乡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刻——4月25日14时11分。

  突然,大地毫无征兆地开始剧烈晃动,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地震了,快跑!”

  拉旺平措拿起手机,奔到院子的空地上,同时跑下来的还有乡长赵文森以及怀有6个月身孕的科员扎桑拉姆等12位乡干部。

  乡政府大院对面的萨勒村,房子在尘土飞扬中轰然倒塌,人们的惊叫声和哭喊声响成一片。

  “大家不要怕,有乡里的干部在,不会有事的!”拉旺平措一边安抚受到惊吓的群众,一边忙着紧急分工,按照干部分片包村的原则,大家迅速到各村查看灾情,救助伤员。

  乡人大主席边巴次仁骑摩托去崩巴村核查情况时遭遇余震,两侧土坡不时跌落拳头大小的石块。“自己负责的村子,一定要去亲眼看了才放心,群众见到乡里的干部,也会安心。”边巴次仁说。

  地震当晚,拉旺平措和乡干部找来柴火,在帐篷外生起篝火,每次余震后或至少半小时他都要巡逻一次帐篷。拉旺平措说:“我们希望让群众看见,我们就在他们身边。”

  转移安置中的主心骨

  地震后,与尼泊尔仅一河之隔的色琼村和拉比村房屋倒塌严重,周围山体出现裂缝,通往两村的路因巨大滑坡塌方完全中断。

  考虑到雨季即将来临,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萨勒乡党委研究后,向上级指挥部提出整村转移两村群众的意见。

  经批准,4月27日起,拉旺平措带着几位乡干部,随同吉隆县副县长普布多吉,先后6次贴着峭壁悬崖边艰难前行,将色琼村和拉比村的300余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强余震。得益于此前的整村转移,萨勒乡没有出现新的人员伤亡。

  “要离开生活大半辈子的村庄,刚开始我很不愿意,是乡干部说服了我,还把我背出了危险的地方。”经过强余震后,75岁的拉比村村民达娃对乡党委更加信任了。

  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萨勒乡党委继续坚持干部分片包村的办法,到帐篷村里听取群众需要,并多次召开村级干部会议,确保救灾物资公平发放到群众帐篷里。

  吉隆县人民医院驻卡邦村工作队队长米玛罗布说:“除了给我们开会,乡里的干部也隔三差五到村里,协调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

  走向新生活的主心骨

  住在帐篷里安全了,但想到家没了、多年积累的财富也没了,不少村民开始为生计发愁。全乡延期播种、救灾受损和无人管理的耕地超过1000亩。色琼村和拉比村整村转移后,村民们时刻惦记着家里的农田和牲畜。

  “地震已经过去了,人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党和政府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的。”地震后,拉旺平措和乡干部走进每一个帐篷,给群众打气。

  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拉旺平措和乡党员干部动员村民恢复生产,没种的地种上了,被牲畜啃掉的庄稼也补种完毕。牧场和农田之间的铁丝网、石头墙也全部修复。由乡、村干部和群众组成的4人小组,轮流放养色琼、拉比两村的牲畜。

  如今,除了组织开展射箭等传统活动,萨勒乡帐篷安置点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在帐篷里恢复了乡党委、政府各部门办公点,确保各项事务正常有序开展。

  拉旺平措说:“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有责任带群众从地震阴霾中走出来,给大家信心和希望,凝聚力量,重建家园。”

[责任编辑: 王萌萌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1538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