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田浥:用大数据手段为老人搭建一片安全的天空

2015年05月20日 18:36:3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5月20日电题:田浥:用大数据手段为老人搭建一片安全的天空

  新华社记者孙洪磊

  不久前刚播完的电视剧《嘿,老头!》让人们的目光再度关注老年群体。特别是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高龄独居老人等群体,他们经常要面对生活中突发状况而身边无人的危难窘境。而在京津地区,数万名老人免费领取佩戴了“居家保”服务救助卡,一个小小圆牌却发挥了大作用——大数据手段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搭建了一片安全的天空。

  在天津河西区,记者看到张大爷胸前佩戴的“居家保”服务救助卡是个直径约三厘米的蓝色小圆牌,女性为红色。卡上印制了很“萌”的京剧脸谱和中国结,圆牌背后有一串编号和服务电话,这是识别每位老人的唯一编号信息。发牌时老人的病史、子女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会集中采集,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本人或身边人拨打服务电话,服务中心人员会根据编号调取信息,在第一时间通知子女,并呼叫110或120急救。

  谈到为什么要做老人救援服务的话题,“居家保”服务救助卡的研发者——北京华夏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浥说,“1998年我母亲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如果没有邻居及时发现,可能老妈就没了!之后的3个月我在病房边陪床边想,这样的经历不只我一个人有,可能还有很多老人没那么幸运,因错过抢救时间而离世。于是,我就有了做救助卡的想法。”

  田浥语气轻松地告诉记者,他的企业本来就是做智能安防产品,呼叫中心随时有人,研发了“居家保”救助卡,利用自己企业的呼叫中心为老人做公益,就是“捎带脚儿的事儿”。

  “捎带脚儿”说起来容易,田浥这几年却是实实在在掏钱做公益:他联系京津两地的民政、街道等部门,通过社区组织、媒体宣传等向社会发放救助卡;自行投资在京津两地建设存储信息数据的服务器和容灾备份;全公司有40多人常年为老人服务。如果要算经济账,由于“居家保”牌子的编号都是唯一的,无法批量印制,一块牌子的成本就要7元,加上印制和发放资料等人力物力成本,一块牌子的发放成本接近20元。

  “居家保”实现了老人施救的简易化。田浥说,如果看到老人突发疾病倒在街头,或路遇失能老人迷路,路人不用翻开老人的包和口袋,按照身上佩戴的牌子提示,直接打个电话就能说明白现场情况,就能立即联系到子女和110。尤其现在社会面临信任危机,即使好心人不敢扶起老人,那么现场打个电话,根据老人登记的过往病史也可以为下一步的及时救助提供帮助。

  记者在位于河西区的公司办公地点随手查看到一个案例:2012年9月24日19点18分,客服中心接到紧急报警信息,报警人孟女士说,在天津市河西区梅江南环岛西路附近,有位老年妇女在路边摔倒昏迷。孟女士看到老人佩戴的“居家保”,就赶快打电话报出老人编号,服务中心查询出该老人是河西区挂甲寺街某社区的居民后,第一时间联系老人的亲属,同时联系120急救车前往救助,并派出外勤人员前往现场协助,为救助老人赢得宝贵时间。

  从2010年至今,田浥获得京津两地的老龄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信任,合作建设紧急救援和生活帮助服务平台,用信息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居家保”在天津已发放超过2万个,在北京也有1万多名老人用户。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田浥说,他的公司跟所有员工都签订了保密协议,而且给老人发放的“居家保”牌上只有用户的全国唯一编号和服务电话,用户资料保存在企业单独建设的服务器上,老人敏感信息不会泄露;即便牌子丢失,也不会被不法之徒利用。

  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老年人口增加带来养老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商机。田浥表示,随着老人用户的增多,未来也可以开发商业模式,为老人提供更多、更细致的服务,实现公益和商业的双赢,养老产业前景无限。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535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