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再观察

2015年05月12日 16:59: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张宿堂、张旭东、安蓓、何雨欣、林晖)如同面对一部典籍,世界阅读中国的兴趣日甚一日。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作出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论述,指出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一年来,“新常态”成为洞悉中国发展的最新焦点。

  “新常态”,意味着历史奇迹的趋于平淡,还是预示着时代辉煌的新篇?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巨轮,将驶向怎样的彼岸?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型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正以全新的探索与实践迈向新的征程,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一)把握大趋势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规律性呈现,是走向更高发展境界的必然历史过程

  2015年“开局季”,中国经济增长7%——这是6年来中国经济季度增速的低点,也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的最低值。

  这一速度变化,再一次引发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注。

  说起新常态,人们的目光可能首先落在增长速度的变化上。

  的确,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

  2011年增长9.5%;2012年和2013年,均为7.7%;2014年降至7.4%,创24年最低;2015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为7%左右,也是10年来预期目标的最低值。

  但需要看到,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深刻变化。

  对此,处在经济转型关口的东北感受尤为直接。2014年,黑龙江经济增速降至5.6%;而就在2012年前,这片黑土地还曾连续8年保持11%以上的增长。而2015年第一季度,辽宁的经济增速更是降至1.9%,全国倒数第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黑龙江等东北地区出现经济回落,主要是因为传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后,抗风险能力、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结构调整、产业转型需要一个过程。

  总体来讲,历经几十年高速度、高强度发展,特别是随着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作为前些年经济主动力的投资,增速持续下滑,2014年投资增速仅为15.7%,为10年来的最低值,而今年一季度,更降至13.5%。

  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经济需求面正经历趋势性转变。新世纪前十年,老百姓购房、购车等需求爆炸式增长,带动了钢铁、水泥等几十个产业迅猛发展。这个周期逐渐结束后,相关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这既是发展成就的体现,也对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伴随着中国工业化步入中后期,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资源禀赋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难以支撑经济继续高速奔跑——

  单位GDP能耗,2012年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也高于巴西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压力持续增大,监测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为水质较差和极差、19.4%的耕地遭到污染,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

  曾经释放出巨大红利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进入收缩期。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净减少,2014年末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同比减少371万人。据测算,中国劳动力成本已超过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持续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采取“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传统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出口呈现回落态势。2003年至2011年我国出口年平均增长21.6%。而2014年同比增长仅4.9%。

  相对于强烈的外部冲击,内在要素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为深刻而长远。

  “这正是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增速换挡期的实质所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由粗放高增长转向集约高效率,由注重数量更多到注重质量更高,中国开始向一个发达经济体的新阶段迈进。

  事实上,作为成功的追赶型国家,德国、日本、韩国等也都经历过经济调速换挡期。日本经济在1946年至1973年年均增长9.4%,韩国从1963年至1997年年均增长8.2%。但伴随着投资乏力、产能过剩等问题凸显,这些经济体增速随后均出现回落,降幅有的在30%左右,有的高达40%到60%,但通过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最终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东部经济的代表——上海,今年一季度GDP增速6.6%,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实际上,2008年以后,上海就告别了保持16年的两位数增长,并从以往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转为低于0.5至1个百分点。

  速度调下来,质量提上去——上海近年来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行动力“转换”,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上海市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8%,比全国高近8个百分点。

  “转型较快的东部地区,目前增速已经企稳。从目前情况看,凡是适应新常态、市场机制比较健全、重视创新、重视质量效益的,发展态势就比较好,反之,压力就比较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

  速度,只是一个外在特征,远不能涵盖新常态背后深刻变化的内涵和条件。

  “新常态既是由过去时发展而来的现在时,更是迈向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未来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

  时移势变,略从局出。

  一年前的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7月底,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经济呈现的趋势性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是认清中国经济所处时代方位的科学判断。

  这是体现中国发展主动求新求变的战略选择。

  以平常心态和战略定力面对增速放缓,积极主动作为,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更为长远、更加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就经济速度而言,当前的回落既不是大滑坡,也不是大起大落,而是稳中趋缓。”杨伟民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说,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是在寻找由“高速到中高速”转换的新增长平台。“这个中轴线可能稳定在6%至8%左右,这也是中国经济走向更加成熟的新标志。”

中国经济新常态:你我生活如何改变?

新华网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四大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元年,众高参如何预测2015大趋势?

2015新常态期待什么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刘晓朋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526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