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是谁把女导游逼上了“道德制高点”?

2015年05月04日 09:44:28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不满意游客消费低,云南一导游大发雷霆,大骂游客的道德、良心在哪里,2日,这一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记者从云南省旅游局了解到,辱骂游客的导游和其所在的旅行社已经找到,目前正在接受调查。(4月3日央视)

  昨天看到这条新闻时,我甚至觉得这可能是一场搞恶。这位女导游大发雷霆,大骂游客的情景,简直让人三观尽毁,而且,其蛮横无理的程度,已经让人不可思议。而这种近乎丧心病狂的言辞,却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发出来的。尽管此事已被证实,但在相关部门的回应中,至少没有给出让我信服的情由。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以为这位女导游的发飙是有个人苦衷的,不能简单地斥之为利令智昏、无赖撒泼。不难想象,一个道德观如此混乱的女导游,不可能有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主观意识。事实上,她出口闭口的“道德”“良心”,本来就已荒唐到惹人耻笑的地步。那么,在她怒不可遏、振振有词的谴责声中,是不是存在着让她觉得“苦大仇深”的因素?一个文化素质明显不高的女导游,是不是在服从了某种行业潜规则后,以此确认了一种服务标准,并以这种标准衡量游客的道德和不道德?以行业潜规则下的个人收入,判断游客有没有良心?

  看上去,女导游所谓的“道德”“良心”,完全可能与她的付出和报酬挂上了钩。假如由于游客没有按行业潜规则的安排,在景点达到一定数量的消费,致使女导游的收入大打折扣,这对一个“付出了四天的时间,有父母、孩子”的女导游,也是一个养家的女人来说,就可能会指责“游客的道德、良心在哪里”。

  那么,在这起事件中,是不是与行业潜规则有关?当然,这在相关部门的回应中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处在舆论风口上的不光彩事件,“息事宁人”总是首选,若能把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业潜规则归咎于当事人的过错,就是最好的善后。但在女导游发飙后的威胁言辞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在常识下无法理解的情节。她说“如果每个人不消费满3000-4000元,将取消版纳的旅游,旅行社将不再负责返回沈阳、河南游客的2000多元的机票费用。”

  对于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次旅游是以十分优惠的条件组团的,这从旅行社负责返回沈阳、河南游客的2000多元的机票费用中,足以看出旅行社对游客的迁就。而这种“迁就”无异于任何促销手段中的“请君入瓮”。在“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现实世界中,这种把戏的结果从来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低到让人无法抗拒的营销手段,必然会在后期设法获取更大的利润。那么,游行社之间低价的、非理性竞争才是祸根。

  游行社之间低价的、非理性的揽客,必定要在“请君入瓮”后挽回成本,而导游作为这条存在着猫腻的利益链条末端,往往成了完成这个“圈套”的具体角色。但要保证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一“欲擒故纵”计划,游行社一定会把导游的收入与回扣挂钩。这就有可能让相关导游认为,自己赚的也是规则下的辛苦钱。导游既然认可了这种规则,当实际情况并不如愿时,这股怨气就必然撒在游客身上。因此,是相关的行业潜规则,把女导游逼上了“道德制高点”。而在失去了道德良心的潜规则下的从业者,就只能以自己的切身利益来衡量“道德”和“良心”了。(知风)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776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