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孤岛”不孤 国门有我——西藏震区孤岛吉隆口岸灾后七日纪实

2015年05月02日 23:54:1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西藏吉隆5月2日电题:“孤岛”不孤 国门有我——西藏震区孤岛吉隆口岸灾后7日纪实

  新华社记者张晓华、张旭东、刘铮、张京品

  这里是西藏地震灾区最后一个“孤岛”,山崩地裂中奋力自救赢得时间,尽管还有10余公里路在抢修,但“空中铁骑”已成功撤离所有被困群众。

  这里是中尼边境古老而又新兴的边贸口岸,21名边防勇士冒着随时可能被山体滑坡掩埋的危险,留下来守护国门。

  “4·25”特大地震发生7日来,吉隆口岸的生死大救援和英勇留守,实现了“零死亡”,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坚守着让吉隆更兴隆的希望。

  孤岛不孤:国门口岸空中大救援

  5月2日,距“4·25”地震发生已整整7天,地震时的惊心动魄让很多人仍心有余悸。早上7点多,在吉隆镇安置点的驻热索村工作队成员德吉卓嘎一下惊醒,她又梦见了地震当时的场景:大地震颤,山体崩塌,尘土笼罩着一切,大家夺门而出……

  吉隆口岸所在的热索村,距离尼泊尔震中仅130公里。地震发生时,落石如下饺子般,轰隆隆地从东、西、北三面飞落下来。此后余震、雨水不断,山体面临垮塌风险。吉隆口岸通往吉隆镇的公路塌方20多处,最大一处塌方量达250万立方米。在樟木镇4月28日下午打通公路后,吉隆口岸成为西藏地震灾区唯一的孤岛,162名群众和工作人员受困其中,口岸对岸的尼泊尔境内还有254名被困中方水电施工人员。

  食物药品运不进,被困人员出不来,十万火急!吉隆边检站的边防官兵一边迅速组织开展救援,安置受灾群众,一边用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持。

  武警交通抢修部队在紧急行动——

  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40多台大中型设备日夜施工抢修公路。但由于塌方体还在移动,巨石随时可能滚落,加上作业面狭窄无法大量使用人员和机械,最早也得到5月中旬才能打通。

  路上不通,就从天而降——

  4月27日傍晚,当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第一架直升机飞抵吉隆口岸上空时,地面被困群众挥舞着帽子和衣服大喊:“我们有救了!”直升机放下食品和药品后,立即将包括重伤员、孕妇、小孩在内的22名被困群众转移到了吉隆镇。已怀孕近8个月的白玛说:“之前特别紧张害怕,肚子疼得厉害,听说直升机要来,就慢慢好起来了。”

  29日下午4点11分,三架直升机刚结束上午跨境飞行解救尼泊尔境内中方水电施工人员任务后,又降落在吉隆口岸,开始集中转移热索村全部村民,以及部分边防官兵。

  “下午高原空气对流强,平时训练时禁止飞行。但救灾就不一样了,一心想着赶紧把人运走。眼看天黑了,来不及了,拼了!”陆航飞行员燕鹏告诉记者。

  参加过汶川地震以来一系列抗震救灾的燕鹏说,一天飞38个架次、转移341人,是从未有过的密度和强度。“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干得这样痛快淋漓!”

  4月27日到29日,3架直升机紧急执行吉隆口岸方向救灾飞行任务46架次,营救出热索村100多名被困群众、37名武警边防官兵,以及被困尼泊尔境内、临近吉隆口岸的254名中国水电施工人员。

  守望国门:21名勇士血性坚守

  5月2日早上9时整,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指导员熊英杰一声口令,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吉隆口岸冉冉升起。

  升旗完毕,熊英杰带着20名留守官兵,继续清理现场的滚石,登记口岸中商户留下来的行李,并进行防疫消杀工作。这个满目疮痍的口岸,因为上百人的突然撤离,显得更为冷清。

  时光回溯到3天前——

  4月29日,当直升机在这一天密集撤人时,一切已经确定:普通群众先撤,公职人员和边防官兵后撤,留下21名官兵坚守国门。

这天上午,吉隆口岸天气格外晴朗,新修不久的国门在阳光映射下显得更加威严雄壮。在确定坚守人员名单时,全体官兵没有一个人愿意撤离,一度让工作陷入僵局。

  “必须服从命令,我念到名字的留下,其他人员全部撤离”。熊英杰站在队列前命令道。熊英杰第一个念出的是自己的名字,第二个是中队长王忠祥的名字……21个勇士就此留下。

  中队长王忠祥的叔叔正是汶川地震失事直升机上的机械师王怀远,他希望自己能够坚守国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叔叔致敬。

  “爸爸,妈妈,你们的儿子这次没有怂。”战士陈豪这样给父母留言。

  今年入伍的新兵尕玛次成只有19岁,他强烈请战要求留下,终于如愿以偿。“看好国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4月29日下午6点20分,最后一架陆航直升机腾空而起,运走了撤离的最后一批边防官兵。当准备登上直升机的那一刻,要撤离的官兵们犹豫了,放下手中的行李,迟迟不愿上机。留守官兵列队,朝着盘旋的飞机,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受地震影响,吉隆口岸电信、电力全部中断。留守官兵的相对“安全区域”已萎缩到只有300平方米,他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3顶帐篷里。连日来,口岸三面山体仍不断有大量落石,营区附近山体裂痕加大,若有较大余震,山体可能垮塌。

  吉隆边防检查站政委尕麻旦增说,他每天都在后方和这21个官兵连线,部署任务。“我们已经确定,20天后轮换。国门在,我们就在!”

  记者2日通过卫星电话连线留守官兵得知,他们目前的食品以库存为主,新鲜蔬菜基本没有保障;用电只能依靠太阳能发电;用水依托营地水池储备的水,但水池已经在地震中受损,水源补给困难。

  “他们是拿生命在保护我们的口岸。”来自四川,在吉隆口岸经营超市已6年的刘样说。

  明天更好:让吉隆更兴隆

  2日的吉隆镇,晴空万里,在雪山映衬下受灾群众帐篷安置点飘扬的国旗显得格外鲜艳。

  吉隆,藏语意为“幸福的地方”。在吉隆镇的一片开阔地上,搭建起了226顶帐篷,吉隆口岸被营救出来的群众就安置在这个帐篷村里。

  乘坐直升机出来的白玛,就住在“帐篷村”的东侧。“帐篷医院”的医生为她做了免费孕检。白玛的丈夫朱科翻出结婚照对记者说:“再有2个月,我就要当爸爸了。我打算在帐篷外搭建个小厨房。我下厨,让媳妇吃得更好。”

  “等路修好了,我还想回吉隆口岸,生意一定能越做越好。”甘肃人马洒力海虽然住在吉隆镇安置点的帐篷里,但念念不忘的还是吉隆口岸。

  一个半月前,听说这个口岸生意越来越旺,马洒力海一家三口来到了这里。地震前的一星期刚开了一家拉面馆,四张桌子的小店一天流水500块、净赚200块。但地震,让他的拉面馆毁于一旦。

  吉隆,这里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入藏、唐朝使者王玄策出使天竺,都曾经过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这里就开设了海关,但因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去年12月1日,中国吉隆—尼泊尔热索瓦双边性口岸正式开通运行。吉隆海关数据显示,开通4个月来边境小额贸易货值就接近1.3亿元。

  地震前2天才来到吉隆口岸的河南人李德荣,之前在尼泊尔包地种菜已经10年,每周运一次货卖到国内,每次两三吨都能卖完。他也相中了吉隆口岸,新开了一家“荣华蔬菜水果商店”。

  “特别希望口岸能赶快好起来,蔬菜瓜果的黄金时节已经到了。”李德荣告诉记者,时令不等人,希望口岸能够早日畅通,让他能抓住这个赚钱的好机会。

  在西藏吉隆口岸管委会主任孙立君看来,吉隆口岸是面向尼泊尔、印度等环喜马拉雅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特别是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吉隆口岸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人,吉隆边贸明天会更好。”(参与采写:黄兴、王守宝)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515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