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学习雷锋,52年只有进行时

2015年03月05日 16:39:5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年,这个日子有些特殊:既是第52个学雷锋日,也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从此,3月5日有了特殊的含义。52年间,学雷锋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雷锋精神,犹如“一粒种子”,种在中国肥沃的土地上,并催生出千万棵雷锋之树,成为一片令人向往的森林。

    在雷锋的故乡湖南长沙,三十年如一日照顾孤残老人的村妇廖月娥,用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为照顾更多孤残老人,廖月娥办起了一个拥有150多个床位的敬老院。

    像廖月娥这样的“雷锋式”志愿者在长沙还有很多,任菲莉、孟繁英……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典型效应辐射越来越广泛。

    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抚顺望花区5日成立了“望花地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大联盟”,整合全区22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和5个驻外市服务站,形成合力,扩大影响。

    抚顺市雷锋主题邮局也正式揭牌成立。邮局设置了纪念雷锋主题邮票、明信片展区,5日首发雷锋纪念封2000套。

    手里拿着小旗、身上挂着喇叭、身着黄色的制服……已经60岁的“活地图”韩秀英在北京东直门公交枢纽附近的一个站台上忙碌地扶老携幼,引导乘客排队上下车。

    在北京,像韩大妈这样的公共文明引导员有8000余名。他们是这座城市最庞大的一只“学雷锋”队伍。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默默付出,在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成就了一道文明的风景——“不走的雷锋”。

    在山东济南,早上6点,天蒙蒙亮,高一学生张利利就起床、洗漱,准备出门。倒了3趟公交车,张利利来到美德老年公寓做义工、学雷锋。记者在现场看到,义工各自忙着手头的事情,有的拿着抹布擦窗台,有的在拖地,有的在陪老人聊天。其中有对母女:退休工人丁依兰和她在读高一的女儿张钰尧。张钰尧从小就跟着妈妈参加义工活动。丁依兰说:“做义工让孩子品尝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75岁,本该是个颐养天年的年龄,但江西南昌的张春和选择了服务他人。5日上午,张春和一行像往常一样来到95岁的独居老人王三丁家里,有的帮助打扫卫生,有的给老人梳头、喂饭。

    张春和是南昌市西湖区广润门老年协会负责人、义工。这些老人大多不富裕,但十几年来他们总是以微薄之力帮助更困难的群体。照顾独居老人、帮扶贫困学生、参与环境治理……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张春和说,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吉林长春,青年路街道青蒲社区的几十名学雷锋志愿者在清扫社区、看望空巢老人,为老人送去元宵节的祝福。今年已经85岁的耿泽高说:“我们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着手,长期坚持,以小见大,感恩社会,奉献爱心。”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天使公益联谊会发起人、54岁的铲车司机罗琦给初中一年级学生王子乐送去1000元生活费。“钱不多,但我们希望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这个联谊会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400多名注册志愿者,包括公务员、大学生、医生、教师、企业工人、出租车司机等。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在广西南宁市普罗旺斯小区,壮乡首府各族同胞、青年志愿者欢聚一团,歌声嘹亮,舞姿翩跹,学习雷锋精神、传唱雷锋精神。

    照顾老人、打扫卫生、义务修理……这些好人做的似乎桩桩件件都是小事。然而,这些不断积累的小事,正是雷锋精神的本质。(记者阳建、王莹、赵琬微、吴书光、沈洋、许畅、于嘉、陆波岸)

今天,"雷锋"是个啥样兵

雷锋家庭的雷锋路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453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