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2015:中国新年改革“气场”强大

2015年01月09日 17:33:3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李云路 徐扬 詹婷婷)岁末年初,中国人喜欢和亲朋好友聚会。在一个北京同学会上,全职妈妈郭女士和她的几个小学同学,讨论着近来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变化”。

    在老牌国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担任中层的乔女士,既吐槽“年终奖少了”也欣喜“吃请应酬少了”。某国家部委上班的国家公务员袁女士说,去年12月起,每月工资多了1000多元车补,这笔钱对于工作13年月薪只有5000多的她算是“雪中送炭”。从事教育工作的胡女士,是这群“70后”同学中唯一的独生女,将在今年7月迎来第二个宝贝。

    身在职场外的郭女士,也被改革浪潮裹挟。去年年初开始为孩子幼升小“跨区择校”奔波焦虑的她,原本打算利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请客送礼、托关系,现在却欣喜地宣布去厦门度假了,还意外发现飞机票的燃油附加费从5日起由每张50元降到30元。在国家和地方诸多旨在保障教育公平的措施出台后,她打消了“择校”的念头。

    只有“身逢改革”的中国人能够读懂其背后的讯息。郭女士和她朋友们身上的变化,涉及中国新年伊始“掷地有声”的央企薪酬改革、国家公务员公车改革、价格改革,以及已经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

    一个强大的改革“气场”已然在中国形成。从农村到城市,个人、家庭、单位、政府、国家,无不在接受这个“场”释放的能量,适应这个“场”给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行业、社会、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的改革已驶入‘快车道’。”英国《金融时报》的预测,在中国2015年开年得到印证。中国以强力改革的姿态进入到改革的“关键之年”和“落实之年”。

    刚刚闭幕的中国内阁新年第一会就以改革为议题,并再次毅然“向自身权利开刀”。继去年密集出台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后,这次会议强调治理“审批难”沉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说,中国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防止权力寻租,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改革激发了青年的创业热情,带来新一轮‘春天的故事’。”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道。正是在“春天的故事”诞生地深圳,年初迎来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这也是他的开年“首巡”。

    今年是改革的决定性一年,亦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一年。“中共将牺牲改革换取经济增速”的猜测甚嚣尘上。

    中国总理新年“首巡”选择选址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深圳,并以考察互联网金融企业、创业园区、自贸区为主要内容,释放了中国政府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坚持以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创新创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强烈信号。

    李克强考察发现,新批准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简政放权使过去耗时近800天的投资审批“万里长征图”成为历史。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城芜湖,33岁的章丽君也仅花三天就完成了自己公司的注册,还享受到免征税范围由月销售额2万元扩大至3万元的政策优惠。

    “对于任何一个草根创业者,手续简化、减免税收都是最立竿见影的支持。政府办事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效率也令人非常满意。”她不久前辞去稳定工作,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席卷全国,安徽芜湖姑娘章丽君就是其中一名“弄潮儿”。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市场主体得到稳步增长,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64.8万户,同比增长52.44%。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了2.4亿人,同比增长9.91%。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经使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的新增就业人数由2010年的112万提高到170多万。

    “这是为什么在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新增就业仍能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表现。”丁元竹说。

    当下的中国,“新常态”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处在这个“大逻辑”下的改革应该如何发力,考验着中国领导人的决策智慧。“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这将是新常态下的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的战略取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改革必然经历转型阵痛,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这一点,中国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体会尤其深刻。

   1 2 下一页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3943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