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农村公共道路建设供给不足需重视

2012年12月20日 13:28:52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
【字号: 】【打印
【纠错】

    农村交通问题,是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道路受到“重城轻乡”观念和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农村道路的投资、建设力度上均落后于我国农村的实际需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我国农村公共道路建设情况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村公共道路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使得我国县乡公路五年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5.18%的乡镇和82.04%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同时实现路通车通,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6.4万公里,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9.97%,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99.38%。

    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道路的基础设施以及交通管理有了极大的改进。可以说,中国的农村交通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我国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国农村交通发展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比较落后;同时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公路点多、线长、面广,道路狭窄弯曲、路面状况差,交通管理缺失,违章现象突出,交通事故高发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大,广大农村明显受益,但与此同时农村道路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解决好农村交通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1.农村道路技术水平低,通行条件较差。随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我国农村道路交通方面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农村公路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农村路网大多呈树枝状分布,存在较多的断头路,使得路网通达深度不足。无论道路等级、路面质量、通达质量等技术条件仍处于较低水平。而路面线形不好、视距差、路面狭窄、出入口多、路基不实以及路面平整度差等缺陷存在于农村大部分公路。有的地方为了节省成本,就在大部分道路的原有泥土路或机耕路上加宽、硬化,从而完成了那所谓的无等级道路,即既未测量又未设计而建造的道路,从而造成道路狭窄、弯曲、坡陡、路口多、路面凹凸不平等一系列问题,有些道路仅仅只能供农用车勉强通行,甚至还不能保障晴雨通车,致使村道路交通环境条件相当恶劣。

    2.农村交通管理不到位,潜在威胁较大。农村交通管理机制、法规滞后,警力严重不足,经费、装备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在管理上有所缺失。据统计,目前中国23万多名交警中,70%以上集中在城市,只有不到30%的警力负责公路交通管理,并且本已匮乏的公路警力又往往部署在国道、省道上。尤其是一些县级公安交管部门,除了车辆与驾驶员管理、交通事故处理和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这几个方面外,基本上安排不出警力管理农村交通。因此除了一些较为繁忙的国道、省道设有交警中队外,农村公路的交通管理基本上是空白的。

    3.农村交通出行不便利,违章搭载较多,路面损坏较严重。一方面,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比较低,目前仍有将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中四级和等外路占将近九成,砂石路占七成以上,许多地区缺桥少涵、晴通雨阻,使得许多地区的农村公路的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无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相适应。近些年来,农村的公共交通运行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却极度的不适应。另一方面,由于很多车辆都违章搭载过多货物,导致原本就不堪的路面损坏较严重。

    4.农村道路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被弱化。我国农村道路建设普遍存在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被忽视,地方政府大多重视路面建设,对于相关的路牌、路灯等的建设投入很少。这样容易造成道路管理混乱的问题。

    5. 道路后期养护投入不足。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道路建设时,一般只重视道路的前期和中期阶段,往往忽视后期维护与养护阶段。许多路面存在刚刚修建时路面平整、道路两旁绿化较好、道路路标清晰,但由于缺乏后期养护,道路凹凸不平,路标混乱。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 编辑: 姚润萍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4123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