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开国上将阎红彦的风雨人生

2012年11月23日 11:03:19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解放战争中率晋冀鲁豫三纵屡立战功;阎红彦由于劳累过度,突然白了一块头发。邓小平开玩笑说:“老阎像伍子胥一样啦!没关系,以后还会变黑的”

  党的“七大”结束后不久,阎红彦奉命调晋冀鲁豫野战军工作。1945年9月,阎红彦到达晋冀鲁豫解放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邯郸战役。不久,阎红彦被任命为第三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阎红彦作为三纵首长之一,与司令员陈锡联、副司令员曾绍山三人共同指挥了这支部队。陈锡联后来回忆说:“红彦同志是从战争中打出来的干部,有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自卫反击战开始,我在生病,坐着担架指挥,红彦同志不让我到前面去。以后,我住院,动手术,三纵部队就由他和曾绍山同志指挥。阎红彦和赵兰田同志带领部队插到敌人后面,活捉了敌师长赵锡田,对全歼国民党整三师起了重要作用。打汤阴、打快速纵队、打龙风战役,他都和曾绍山合作得很好。我回部队后,指挥纵队作战,主要是我们3个人。”

  当全面内战爆发以后,作为主力的三纵队比起其他兄弟纵队来,仗打得不算理想。阎红彦经过调查研究,向纵队党委提出,在部队开展反对“和平思想”的教育工作。纵队党委同意了这个意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老婆、孩子、热炕头”等旧思想受到了批判,老大、疲塌、松懈、涣散的作风受到了抵制,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思想得到了贯彻。以后三纵打的仗,一个比一个打得漂亮。三纵的这个经验,立即受到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表扬。

  1947年7月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8月下旬,越过淮河后,陈锡联、阎红彦奉命率三纵队开赴皖西,扫除地方保安团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10月下旬,大别山进入深秋,寒气袭人,晋冀鲁豫野战军十几万大军此时仍然穿着单薄的衣裳。党中央原打算从晋冀鲁豫根据地送棉衣或送银元来就地采购,但是,千里迢迢,封锁重重,这些计划无法落实。刘、邓报请中央,决心自己设法克服困难。三纵队领导会议上,陈锡联问阎红彦:“你能不能和资本家打个交道,不管白布、花布,只要能穿,有个夹衣也好。”会后,阎红彦在六安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做商人和资本家的工作,很快筹借到大量布匹和棉花。同志们用竹鞭、树条制作的弹弓弹棉花,用稻草灰染出灰布,不久,战士们都穿上了新棉衣。陈锡联说:“穿衣是当时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仗打不好,站不住脚,没有棉衣,过不了冬。阎红彦为部队做了件大事。”经过一个多月的斗争,大别山的部队,粉碎了白崇禧的残酷“围剿”,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奉命改编为中原野战军。11月6日,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打响了。战役的第一阶段,三纵奉命阻击从蚌埠向北增援的国民党军。其后,陈锡联和阎红彦各率一部,于11月15日攻克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徐州与南京的联系,使解放军完成了对徐州的大包围。战役的第二阶段,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陈锡联奉命统一指挥三纵和一纵,阎红彦和刘昌义为前线指挥。

  哪里战斗打得最艰苦,阎红彦就到哪里。有一次,他到前沿阵地七旅去视察,指挥战斗,敌人排子炮打来,警卫员迅速将他按倒在地;卫生员立即拿来担架,准备抬他,见他还活着,好端端的。阎红彦嘿嘿一笑说:“还是我的命大!”

  淮海战役结束后,阎红彦由于劳累过度,突然白了一块头发。邓小平曾经和阎红彦的夫人王腾波开玩笑说:“老阎像伍子胥一样啦!没关系,以后还会变黑的。”

  淮海战役后,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阎红彦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二野挥师西南,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阎红彦兼任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12月,中共川东区委和川东行署成立。阎红彦任川东区党委副书记和川东行署主任。1952年起,阎红彦先后担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副省长、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成都部队政委、中共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阎红彦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 编辑: 戴琳凌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