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时代思考:国情与使命--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五

2012年11月01日 09:22:59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马克思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2002-2012,在历史的标尺上,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国情演进?

    这是一个巨变的十年--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过半、覆盖13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已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巨变的背后是未变的国情--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旧在世界百名左右、城乡鸿沟仍存、资源环境压力犹在……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与小、快与慢、强与弱、富与穷--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这就是真实的中国。

    十年很长,但也很短。经济社会在变,中国的基本国情没变;形势环境在变,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没变。

    立足国情是肩负使命的前提,中国在实现快速崛起的同时,基本国情尚未改变

    2009年4月的一个下午,在美国打拼了9年的汤晓东收拾好东西,离开了他在华尔街的办公室。

    那是金融海啸肆虐的一年,全球经济以负1.1%的增长黯然落幕,亟待重拾信心与希望。

    也正是这一年,中国经济以9.2%的增长领跑世界,中国像一个巨大磁场吸引着全球目光。

    告别了华尔街,挚爱金融的汤晓东,将人生的下一站锁定在--北京金融街。

    在金融监管部门谋就新职的汤晓东,真切感受着这片富有活力的土壤:这里已从十年前的1平方公里扩大了两倍多,汇聚的金融机构从400多家增至1100多家,涌动着中国50%左右的金融资产……

    金融街的蜕变,映射着十年来中国快速崛起的轨迹:

    --经济年均增速10.7%;

    --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居第二;

    --外汇储备连续七年全球第一;

    ……

    十年间,中国在悄然改变世界经济版图;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在奋力推进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历史是多维的交错,时代巨变中亦有未变。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这道简单的乘除法,生动而真实地彰显出中国国情的复杂。

    尽管中国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是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是来自中国学者的声音--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十年来,中国发达的现象和范围迅速扩大,不发达的现象与范围也迅速扩大。

    这是来自大洋彼岸的评价--

    美国《纽约时报》曾说,中国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更接近阿尔及利亚、萨尔瓦多和阿尔巴尼亚等穷国。

    国情既是经济总量的波澜壮阔,也是“家里那点事”的细致入微。

    锅炉工崔占祥在北京打工十多年了,谈起北京,这位略显木讷的农民工只是憨憨地说:“哪哪儿都好!”

    但谁曾想到,就在崔占祥的老家--与北京市边界仅一山之隔的河北省赤城县艾河滩村--村民们仍在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中与“贫困”搏斗、与命运抗争。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繁华的北京周边,仍然环绕着河北省25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县,235.9万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

    我们同时不能忘记,整个中国,仍有2000多万人等待脱贫,若按联合国提出的人均每天1美元的标准,还有1亿人没有达标。

    当人们用双脚丈量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时会发现:

    上海黄浦江有着璀璨迷人的夜景,但贵州的很多农村仍没有路灯“点亮”黑夜;

    青岛胶州湾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但怒江两岸还有孩子要通过溜索往返上学;

    江苏华西村拥有整齐明亮的别墅洋房,但“三西”地区仍随处可见低矮的土坯房;

    ……

    这就是中国,地球上发达与不发达的反差极大的两极图景在这片土地上同时可以看到。

    这里的地势从海平面到海拔8000多米有着三大台阶的跨越,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中平原只占1/3,其他的丘陵和山区沟壑纵横、山势陡峭,自古地质灾害多发;

    这里的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的7%;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的50%;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的1/4,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

    这里的自然资源承载力仅能满足9.5亿人,如今生息于斯者达13亿之众。

    如果说自然禀赋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内外环境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着现实的国情。

    步入21世纪,中国越发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种形态复杂共存相互交织的状态;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中问题增多、困难增大;随着与世界的深度融合,摩擦和矛盾也在加剧……

    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结束了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体验后问:“这些同学的父母跑这么远来城里干吗?他们为什么不能和我们一起上学?”

    当父亲的为之语塞,讲了半天,孩子却似懂非懂。

    是的,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中国,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

    从一定意义上说,国情就是一种命运,而改变这一命运,就成为执政者的使命。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 编辑: 张轶群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