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陈虎点兵:潜艇的可靠性比作战指标更重要

2017年12月08日 16:49:4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陈虎)近期,阿根廷海军的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大西洋沉没,全体艇员遇难。这艘潜艇已服役超过30年,因此有媒体将失事原因归咎于潜艇老化,事实上这艘潜艇并不算老。

    潜艇技术的发展速度与水面舰艇相比要缓慢。常规潜艇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只有AIP技术(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

    历史上发生事故的绝大多数潜艇都有2个共性,一是艇上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条令条例和规范要求,二是疏忽了潜艇某些关键节点上的微小故障。

    阿根廷媒体消息说,这艘潜艇在失事前曾与岸上有过通信联络,并报告潜艇出现并修复通气管进水、部分电路短路等故障。阿根廷官方也宣布在潜艇失事海域监测到水下爆炸。因此,导致这艘潜艇失事的最大可能就是艇内氢气引发爆炸。

    潜艇经常会因不起眼的小部件故障而引发大事故。虽然潜艇里装有空气成份探测装置,但如果这个装置不能正常工作,而艇内氢气超标,这个情况就是致命的。

    除此之外,这艘潜艇失事或许还与艇员操作不规范有关。若潜艇在发生故障后上浮至水面航行,又或在水下航行时严格执行规范将各个舱室的耐压舱门关紧,潜艇发生爆炸的结果也将截然不同。

    这艘潜艇失事的原因目前还是个谜。但每一次潜艇失事都会给失事方带来大量的经验教训、技术进步,这对失事方来说也算是一笔“财富”。

    潜艇失事后,艇员将面临2个选择,一是自己逃生,再就是等待救援。逃生是有条件的,潜艇失事处所处海域的水深不能过深,如果超过300米,基本无可能逃生。实际上,在一两百米的深度,自我逃生也相当困难,因为要面对减压病。

    当人处在大水深、高水压的情况下,呼吸的气体会以很大比例融入血液,如果人快速上浮,压力骤减,融在体液、血液中的气体会快速的释放并在血管、身体内形成很多气泡,这就是减压病。从几十米或上百米深的潜艇中逃生上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艇员逃生时,潜艇会释放逃生浮标,浮标下连着缆绳,每隔10米会有一个被当做记号的扣,逃生人员每摸到一个扣就需要休息片刻。整个逃生的过程很漫长,也非常艰难。

    潜艇救援更为困难。潜艇普遍配有救生浮漂,当潜艇失事时,救生浮漂可自动浮在海面并发送各种信息,帮助救援方找到失事潜艇。目前公布的消息显示,阿根廷失联潜艇没有释放救生浮标,因此寻找这艘潜艇就很困难。

    此次阿根廷潜艇失事为世界敲响了警钟——潜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远比它的技术指标更重要。如果一型潜艇的可靠性、安全性都不达标,试问有哪个国家的海军敢用,什么样的水兵敢上艇服役。因此对潜艇来说,作战指标固然重要,但可靠性、安全性应摆在第一位。

【纠错】 [责任编辑: 韩松豫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760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