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老兵永不凋零

2017年07月08日 13:32:18 来源: 解放军报

    老兵今年95岁,一直住在乡下。

    老兵年轻时家境很苦,直到18岁时还给村里的富户人家“扛活”。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参加过著名的四平保卫战、西南剿匪和解放华东、华南、海南等战役。再后来,老兵和战友们一道,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赴朝参战。抗美援朝胜利后,老兵解甲归田,成为自食其力的农民。

    儿时,老兵在村头柳树下发表的一串又一串浸满硝烟的故事,让我的童年如春天的菜园,青翠茁壮又绚丽多彩。海南岛的涛声,常常让老兵在朗朗的月夜,倚坐在家门口的石碾上,呆呆陷入回忆;三八线上的枪声,常常让老兵在洒满晚霞的乡间小路上,踽踽独行,静静沉入遐想。然而老兵毕竟是老了,那缓慢的步子、微驼的腰板、斑白的鬓发和那温和、挂满笑意的脸,哪能让人相信:他曾是一位穿行于炮火硝烟、浴血杀敌的孔武勇士?

    村里还有两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友,农闲时,老兵常爱去走动走动,还拎些自家产的鸡蛋、蔬菜。在战友家里,他们盘腿坐在炕上,回忆当年的战斗情节,然后忘情地大笑,再然后聊的,依然是与军事有关的话题。

    老兵不好烟酒,生活几近寡淡,没事时会喊来几个小孩儿,教他们唱一些旧时的军歌。我平生会唱的第一首歌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我对它的熟悉程度,梦里唱都不会跑调、差拍。

    老兵有很多奖章。赶上阴雨天,他就一个人闷在屋里,从柜子里小心翼翼拿出里三层、外三层包着的十几枚奖章,逐一端详,久了,便有几滴老泪流过脸颊。

    村中的一位老战友去世了,老兵要拖着病歪歪的身子去凭吊,晚辈说你腿脚不好,就不要去了,打个电话也可以嘛。老兵眼睛一瞪:“这叫什么话?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战友,我能不送一程?爬也要爬过去!”老兵真就蹒跚着去了老战友的家,在灵前向老战友的照片,恭恭敬敬地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彼时,全场肃立,鸦雀无声。

    离开时,老兵紧紧握住老战友遗孀的手,两行热泪滚滚而下。老兵从衣兜里掏出带着体温的500元钱,塞到她手上。围观的村民很是惊讶,这是那个平时生活俭朴得几乎吝啬的老兵吗?只有我知道:战友情深,老兵仗义。

    逢年过节,晚辈们都来看望老兵。老兵常在餐桌上抖动着筷子说:“当年在战场上,我吃糠咽雪啃冰块时,就想到准有幸福的今天!”说罢哈哈大笑,震得饭桌直颤。

    老兵名副其实地老了,赶上阴天下雨,身上的枪伤让他疼得死去活来。但老兵从不吭一声,连止痛片都不吃。

    老兵名副其实地老了,走路身子前倾,步态蹒跚,但当电视里传出炮弹的呼啸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时,老兵总令人惊讶地挺直身子,两眼炯炯放光。

    老兵名副其实地老了,很难见到老战友的面了,但老兵说:“没啥遗憾的,我敢肯定,我的那些老战友,走时都是笑着的!”

    老兵,就是我的父亲。现在,父亲无奈地拄上了拐杖。每天,他走出家门,站在路边,望着公路上人来人往的繁华,翕动着干瘪的双唇,没牙的嘴里哼出的依旧是那铿锵有力的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很想改写那句名言:“老兵不死,也永不凋零。”

【纠错】 [责任编辑: 王楠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7129650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