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提前着眼应对 “后伊斯兰国”时代

2017年05月25日 14:17:59 来源: 解放军报

     近两年,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和财政资源的进一步收紧,“伊斯兰国”在军事上的崩溃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胜利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更不意味着恐怖主义的完结。国际社会必须未雨绸缪,主动布局“后伊斯兰国”时代的反恐斗争,防止“摁下葫芦起了瓢”。

    切断“肿瘤”转移路线,防止“伊斯兰国”总部转移。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已不简单是“为了恐怖而制造恐怖”,而是有自己完整的政治主张甚至意识形态方面的诉求。“伊斯兰国”就意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使民众全部信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前些年随着“伊斯兰国”不断坐大,世界各地恐怖主义势力有合流的趋势。根据联合国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截至2015年底,全球有34个武装组织宣布效忠“伊斯兰国”,包括非洲的“博科圣地”、菲律宾的阿布沙耶夫组织等。虽然目前“伊斯兰国”在中东的大本营临近崩溃,但其极有可能如恶性肿瘤一般转移扩散,依托其他组织或分支重建总部,死灰复燃。国际社会应努力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增加“药量”,严厉打击“独狼”式袭击。所谓“独狼”式袭击,即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不属于任何组织,袭击发动前很少有信息传播交流,因而很难防范。随着叙利亚内战和各方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大量中东难民涌入欧洲,不少恐怖分子混入其中,给欧洲的安全稳定带来极大隐患。数据显示,2017年才进入第5个月,全球就已经发生409起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2841人死亡,这其中很多都是“独狼”式袭击,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都深受其害。各方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执法合作,筑牢防线,始终保持对“独狼”式袭击的高压态势。

    加强“体检”,切断恐怖“病毒”网络传播渠道。“伊斯兰国”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散布极端宗教思想,招兵买马,恐吓群众,鼓吹袭击。“伊斯兰国”在国外知名社交网站YouTube和Twitter上都有专人维护账户,并用多种语言推送文字、视频等信息,与支持者直接互动,传播极端思想和招募信息,鼓动追随者发动袭击。对此,各国应当密切合作,加强对相关网络信息的监管,切断恐怖主义思想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渠道。(张 锴)

【纠错】 [责任编辑: 陈曦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5129618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