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没有“信任指数”,哪有“打赢底数”

2017年03月31日 08:32:08 来源: 解放军报

    原标题:没有“信任指数”,哪有“打赢底数”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工作⑦

    ■裴晓昌

    “信任指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既有胜利的自信,也有生命的托付;既有心连心的真情,也有硬碰硬的实力;既有身先士卒的表率,也有令出行随的执行。

    一名军政兼优的指挥员在介绍心得时说:“一名乐队指挥,如果不能让每一个队员心领神会,就不可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一名军事指挥员,如果不能唤起部属的信任,就不可能决战决胜。”这番话语告诉我们,能否提高指挥员的“信任指数”,不仅关乎个人威信的高低,而且决定未来战场的成败。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信任是团结的前提,信任是成事的基础。任何一名出色的领导,都重视赢得部属的信任,激发集体的活力。一位哲人说:“所谓领导才能,并不复杂,你只需记住和做到让别人信服你,乐于与你共事,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去冲刺目标。”军队作为一个团结制胜、生死相依的武装集团,更加需要官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相互信任没有二心,听从指挥不说二话。正如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所说:“司令官与他的部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无价之宝。”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团队与团队的较量,更加注重联合和协同。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激发“可与之赴深溪、可与之共患难”的热血情怀,就不可能形成“奋一战而胜万战、联万心而作一心”的战斗合力。有人问一位战斗英雄:“为什么你表现得如此勇敢,难道不怕死吗?”他回答:“相信指挥员能够带领大家打胜仗,相信平时的训练是卓有成效的,相信受伤时能及时抢下来进行救治。”如果一名指挥员下达的作战方案,官兵用怀疑的目光来审视,用迟疑的行动来执行,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说,没有久经考验的“信任指数”,就不能有稳操胜券的“打赢底数”。

    “信任指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既有胜利的自信,也有生命的托付;既有心连心的真情,也有硬碰硬的实力;既有身先士卒的表率,也有令出行随的执行。提高“信任指数”,就是在锻造指挥员谋战备战、带兵用兵的能力,就是在夯实一支部队敢打必胜、有我无敌的底气。

    指挥员的“信任指数”首先来源于能打胜仗。“假如明天就打仗,你愿跟谁上战场?”几年前,某部就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个别军事素质不过硬的领导得了“零票”。一位曾参加过边境作战的战士作家在书中写道:“打几个漂亮仗,让战士们瞧一瞧,指挥官不是白给的,那么战士们就会心服口服,跟着你干也有劲,就勇敢不怕死。”客观地讲,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指挥员的指挥艺术、信息素养、军事技能等提出更高要求。领兵打仗绝不是胳膊一挥、嗓子一吼那么简单,要想赢得官兵的信任和拥护,就必须下大气力提高自己谋划打仗、指挥打仗、带兵打仗的能力。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曾说:“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军队是要打仗的,如果上上下下没有真感情,到了战场上怎么可能赴汤蹈火、同生共死?某部队提出一个口号:相互尊重零高度,相互信任零距离,相互关爱零差异。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三个零”,官兵关系自然能够日亲日近。

    战友情出战斗力,好作风同样出战斗力,这当中都离不开“信任”二字。战争是武器和战术的对抗,也是作风与意志的较量。好作风从哪里来?主要是靠指挥员带出来的。将骄兵则逸,兵必随将转。如果指挥员不愿真打实备,就别指望部属枕戈待旦;如果指挥员热衷投机取巧,就别指望部属脚踏实地;如果指挥员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就别指望部属本本分分。只有那些一门心思钻研打仗、一腔热情凝魂聚力、一丝不苟履职尽责、一身正气树好样子的指挥员,才能使自己的“信任指数”持续攀升、部队的“打赢底数”水涨船高。

    (作者单位:中部战区陆军后勤部)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瑶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9522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