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世界艾滋病日:专家详解艾滋病防控现状与要点

2016年12月01日 20:05:1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电 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显示,1月至8月艾滋病新发病例34401例,死亡8817例。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对我国艾滋病防控现状和要点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我国艾滋病发病最高的是哪几类人群,主要传播途径还是性传播吗?请提供与艾滋病相关的最新数据?”

    最新的艾滋病发病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毒(HIV) 感染者共计57.7万人,死亡18.2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这些“隐蔽”的感染者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一直处在进展状态,预后令人担心;同时,这些未知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继续传播给更多的人。

    十年来,中国HIV传播途径发生明显变化。2005年,注射毒品、血液传播、异性传播是三大主要途径。而到了2015年,异性传播、同性传播、注射毒品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已不再为主。同性传播占比则从2005年的0.3%升至2015年的27.6%,异性传播占比从11.3%上升为66.5%。因此,我国当前HIV感染的主要人群包括:性行为紊乱者、同性恋伴侣、静脉吸毒者等。

    “艾滋病疫苗的研制进展如何,如何看通过疫苗预防艾滋病?目前艾滋病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人类战胜某种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有效疫苗的问世,比如消灭天花,就是依靠有效的天花疫苗接种。但是,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却不那么简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先后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开展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工作,但截至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理想的疫苗正式用于临床。大部分实验均因保护能力有限而无法真正进入广泛的人群接种,最后宣告失败。因此,现阶段预防艾滋病疫苗是无法依赖的,也无法等待。

    艾滋病疫苗之所以研制困难,与艾滋病病毒本身的特殊生物学结构特点有关。作为一个典型的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逆转录酶缺乏有效的校正修复功能,因而导致该病毒变异频率很高,病毒的每一轮复制都会引入约10个碱基的错误;高的变异频率使世界不同地区、甚至同一感染个体的不同时期,HIV基因组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从基因角度研制疫苗是非常困难的任务。

    艾滋病疫苗研制虽然面临困境,但人类战胜艾滋病的决心和意志不会改变。更多的研制工作正在全球展开,法国、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地的科研机构相继投入了新的候选疫苗研制,我国的HIV疫苗也已经完成了II期临床实验。在当前我们尚无有效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加大艾滋病防控宣传、彻底切断HIV传播途径,避免沾染HIV的高危行为,将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宣布1820万艾滋病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但警告15到24岁的年轻女性,称这是一个高度危险的时期,年轻女性面临着三重威胁,她们的艾滋病感染风险高,艾滋病检测率低,治疗依从性差。在中国是什么情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对15至24岁年轻女性的警告,主要是针对非洲地区及男权主义盛行国家发出的。在这些国家,女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都比较低下,性活动方面更是处在从属的地位,女性性受害比较常见。在上述地区,女性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感染HIV风险一直较高。再者,这些地区女性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低下,也导致HIV检测严重不足,治疗依从性很差。

    中国则有明显不同,中国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除了少部分女性外,大多数中国女性都是有文化、有头脑、能够自食其力的,她们有很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性生活也比较保守,中国家长对女孩的管理也比较严格。因此,中国的艾滋病感染以男性多见,女性相对是少数。近年来,由于我国青年男男性行为的日益多发,男性与男性之间的HIV感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显示,治疗对延长生命的效果是显著的。在2015年,全世界50岁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到580万人这一历史新高。然而,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较普通老年人得慢性病的几率高达5倍。中国的情况如何?目前艾滋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如何,普及情况如何?”

    2015年全球卫生统计数据表明,50岁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到580万人这一历史新高。说明目前的艾滋病诊疗已取得长足进展,有更多的HIV感染者可以存活到50岁以上,甚至保持了与正常人一样的寿命。但是,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人体各个器官也逐渐老化,对药物的代谢排出功能也明显衰落。目前艾滋病治疗尚需要终身服药,那么这些老年HIV感染者对多个药物的耐受程度会有所下降,从而出现一些相关合并症的概率就会增大,这是老年艾滋病患者容易并发慢性病的原因之一。据统计,高龄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合并慢性心脏疾病、脂质代谢紊乱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当前,艾滋病的诊疗进展日新月异,原来的“超级绝症”已经变为一种可以长期存活的慢性疾病。

    除了治疗领域的快速进展外,诊断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通过对多个HIV相关抗原抗体的联合筛查,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二是通过试验试剂方法的改进,诊断的时间提前了,窗口期缩短了,能够更早地发现病人。

    2016年6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通知》,决定在我国实施“发现即治疗”的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策略,为广大艾滋病患者的早日康复带来极大福音。这一重大治疗原则的调整蕴含了我国广大感染病学界临床医学工作者多年的临床研究和辛劳汗水,也必将极大地推动着我国艾滋病防控事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的研究发现,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好处至少包括以下“七个利于”: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利于减少并发症和机会感染、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利于减少耐药发生、利于延长患者寿命、利于减轻经济负担、也利于保护家人和朋友。

    以上诊疗进展在我国省会以上大城市艾滋病定点医院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但地市以下区域的医院还需要加强学习和落实,尤其是艾滋病专业医务人员,应该定期接受规范化培训,及时更新艾滋病诊疗理念,确保广大患者无论选择在何处就医,都能够得到最合适、最先进的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告还警示了耐药性的风险,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抗病毒治疗成败决定了患者病情发展的方向,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顺利地工作、健康地生活,寿命基本不受影响。而耐药性正是决定抗病毒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基础研究证明,艾滋病毒是一个非常“狡猾”的病毒,它为了逃避人体免疫和药物治疗的打击,会很频繁地“改变自己”,使自己不被“杀灭”,并完成“野蛮生长”。所以,根据中国最新的《艾滋病防治指南》意见,抗病毒治疗开始前,先做一个初始的病毒耐药性检测,了解病毒对何种药物敏感或不敏感,从而有利于临床医生去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药物组合,提高治疗针对性。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医生还要结合病毒载量变化情况,动态观察患者的耐药性发生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那么,什么时候容易产生耐药性呢?根据观察资料发现,不遵医嘱不按时治疗,是促进病毒耐药性产生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一旦治疗方案确定,患者必须要做到的就是按要求用药,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建议,为每一个生命阶段提供适宜的艾滋病预防和治疗解决方案,请结合中国的情况解释一下。”

    这个建议是针对不同人群提出的“个体化”预防与治疗解决方案,可以从不同层次的人群去理解。比如,一般人群去预防艾滋病,需要知道艾滋病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有效去规避就可以了。对HIV感染的高危人群,除了加强针对性宣传外,还需知道必要的药物预防。比如中国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明显爬高的问题,就是缺乏对艾滋病防控基本知识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果事先了解并采取积极安全的防范措施,完全有可能避免感染悲剧的发生。对于已经确认感染的人群,应积极检测,早期治疗,有效阻断疾病的发展。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晚期艾滋病患者,应先控制好相关并发症,再开始实施抗病毒治疗。我国当下的艾滋病诊治和预防,就是参照这个模式进行的。

    “对于重点人群开展的艾滋病检测情况如何?艾滋病人被发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对于艾滋病群体里的‘隐形人’,如何让他们主动检测自身的健康状况并积极干预治疗?”

    HIV感染高危人群的检测是我国HIV防控的重点环节,由于我国艾滋病检测是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的,因此,每年都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动员重点人群及时接受检测和咨询。今年艾滋病日302医院也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国家的艾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这方面检测工作还任重道远。根据去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目前仍有约32.1%的HIV感染者没有被发现,这一方面对感染者本人很不利,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另一方面对感染者的家人和朋友也非常不利。目前艾滋病被发现的途径主要包括自愿检测、医疗机构查体、发病后自己就诊三个主要方面。对于艾滋病群体里的“隐形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对“隐形感染者”的发现能力,比如同伴动员、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一站式服务和绿色转诊通道等,来鼓励高危人群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传播。第302医院就是北京市正在进行的“一站式服务”和“绿色转诊通道”试点医疗专科单位。HIV感染的患者可以直接来302医院无障碍就医,其它医疗单位发现的HIV感染者,也可以直接转来302医院进行专科治疗。

    “10月底在四川召开的2016年艾滋病学术大会上,有专家指出艾滋病治疗失败的患者大多是没有“好好用药”,影响其用药的因素很多,社会歧视是很大原因。今年还被报道出200多个艾滋病患者遭到诈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社会歧视是目前影响患者治疗意愿和治疗成败的重要原因。一个针对不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担心别人知道”是八个影响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对于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也有调查资料显示,工作环境不方便服用抗病毒治疗用药是导致患者没有好好完成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全民的健康科普教育、加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社会关爱、反对疾病歧视,已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

    2016年有报道称约200多个艾滋病患者遭到诈骗,这是牵涉到患者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数据主管机构与数据采集机构要保护好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不得把数据有意或无意的泄露给任何组织或个人,数据库必须在办公场所的专用电脑系统上保存并使用,不得拷贝到其它地方观看;二是要求患者本人也要随时保护好自身的信息安全,不随便登记;三是要加强防范意识,对陌生的电话、不靠谱的邀请,果断拒绝,以免带来隐患。

    “2015年,基于已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发现时间普遍较晚、疾病负担较重的疫情特点,‘早发现、早治疗’成为北京艾滋病防控大局中,政府与民间防艾组织的结合关键。2016年这个情况是否有改变?”

    “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这“三早”措施是目前战胜艾滋病的三件“法宝”。2016年以来,通过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各专科医疗机构及民间防艾组织的共同努力,我国早期艾滋病患者的发现率、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及抗病毒治疗有效率这三个重要指标均较以前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北京市,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位居全国前列,已超过90%。但从中国总体情况来看,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三个90%”还有一些差距。WHO要求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能够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持续抑制。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早发现、早治疗”依然是我国艾滋病防控的最重要举措,不会改变。

【纠错】 [责任编辑: 韩松豫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6129386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