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这个师“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曾获习主席肯定

2016年11月14日 08:26:49 来源: 解放军报

  ■写在前面

  红色基因承载着党和军队极其宝贵的“DNA”,是我们情感的依附、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胜利的保证。

  2014年4月,习主席视察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开展的“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这个做法很好。要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

  两年多来,新疆军区各级党委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贯彻政治建军方略的灵魂工程、战略工程、党委工程,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常态落实,军事任务实践拓展深化,让红色DNA在官兵血脉里根植流淌,迸发出磅礴的强军兴军正能量。

  新疆军区某机步团新老兵比武竞赛高潮迭起。“学史、铸魂、育人”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战士的训练热情。郝 宣摄

  初心不改 血脉永续

  ——新疆军区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纪实

  构建精神谱系,筑好精神家园

  “年轻的脊梁肩担新使命,一连向前进,不畏艰难和挑战……”在新疆军区某步兵团红一连上等兵杨熙的眼中,这首传唱了几十年的连歌既是精神的火把,也是战斗的号角。当铿锵的旋律响起,第一次在高原急行军的杨熙顿时精神一振,咬牙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紧盯着远方的目标,跟着队伍继续前进。

  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有形载体。像红一连一样,有着优良传统的红军连队在新疆军区不下百余个,对此,军区党委“一班人”认识一致:广袤驻地、万里边关,红色资源数不胜数,必须深入挖掘、认真整理,发挥应有的育人效果。

  在挖掘整理分类优化的过程中,他们将军区部队在进疆60多年卫国戍边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喀喇昆仑精神,作为历久弥新的传家宝提炼固化,构建囊括小白杨精神、北塔山精神、“三不倒”精神等11种特色革命精神的精神谱系;开展“战史、战例、战将”学习活动,深入挖掘每一面锦旗、每一块奖牌、每一枚证章背后的真实故事,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赓续红色血脉;总结提炼师魂、团魂、连魂,谱写师歌、团歌、连歌,开展荣誉连队冠名挂牌活动,依托160多个红军连队荣誉室建设百余个铸魂点,构筑边关将士的精神家园。

  在塔城军分区,新疆军区有关部门指导所属边防一线连队,从历史传承、使命任务和现实要求等不同侧面总结提炼出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连魂,打造独具特色的石头文化、山坡文化和雕塑文化,建成“红色基因走廊”。在阿里军分区,他们改造狮泉河烈士陵园、普兰进藏先遣英雄连遗址、改则扎麻芒堡旧址和分区军史馆,形成“一线四点”红色优势资源。

  “每到一次高原边防,精神就受到一次洗礼;每瞻仰一次烈士陵园,灵魂就得到一次净化;每参观一次老营房,就受到一次传统教育。”一名军区领导说,这些有形的红色基因让官兵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洗礼。

  载体新潮多样,启迪扣人心弦

  这是一场感人至深、直触灵魂的演出。

  在新疆军区某红军师礼堂舞台,由该师精心编排的晚会《军旗高扬心向党》,深情演绎着一个个“红军战士”倒下、站起,再倒下、再站起,直至把战旗插上城头的动人场景。

  追寻先辈足迹,传递无上光荣。该师紧扣发展壮大历程,集中人员编排包含4个章节的《军旗高扬心向党》专题晚会,至今已演出30余场次。每逢新兵入营、老兵退伍,这场专题演出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官兵们说,整场晚会新潮而不失庄重,历史中涌动的革命激情、祖国召唤和奋进呐喊,仿佛画轴般徐徐舒展,一一浮现在眼前,扣人心弦,撼人心灵。

  扣人心弦的还不止专题晚会,在该师的营院广场,一组体现“师魂”的花岗岩主题雕塑群昂然矗立,以壮观宏伟之势再现了“迎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保卫延安”“血战兰州”“扎根天山”的辉煌历史。而他们借助现代舞台艺术手段编排的大型历史剧《人民功臣——党代表李狄三》,深情再现了60多年前李狄三带领进藏先遣英雄连官兵挺进阿里的英雄壮举,形成了独具军区部队特色的红色品牌和精神名片。

  军区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他们一直注重红色基因传承的艺术化、具体化,综合运用雕塑、专题晚会、微电影等形式演绎红色历史,让官兵在浓厚的红色氛围浸染中自觉当好红军传人。针对年轻官兵爱网求新的特点,他们还充分发挥政工网、LED大屏、门厅触摸电子大屏等信息平台作用,创作红色MV、动漫作品,不断延伸红色宣传阵地的触角和影响力。

  在军区“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强军实践”知识竞赛现场,来自南疆军区、兵团军事部等8支代表队齐聚一堂,通过“比”红色知识、“说”红色经典、“演”红色场景、“唱”红色歌曲、“拼”红色胆气5个环节,全面回顾了党和军队的光荣创业史。获得“最佳选手奖”的某部正连职干事杨富银感慨地说,丰富的形式、激烈的场面、全面的内容让自己真切感受到了红色基因在血脉中流淌。

  催生血性虎气,坚定必胜信心

  强军鼙鼓震天动地,激励新疆军区官兵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改革大考。然而,“陆军转型建设”“两个能力不够”仍是强军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新一代官兵如何标定“战位”?如何更好地履行使命?

  面对时代拷问,军区党委坚持把培育官兵的虎气、豪气、锐气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着力强化官兵“除了打赢一无所求、为了打赢一无所惜”的英雄气概。每逢开训动员、演习出征、比武竞赛,他们都要组织官兵参观师团史馆、重温战斗历程,引导官兵从光辉战史、经典战例、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每逢部队执行重大任务,都要组织开展誓师、授旗和挑应战活动,使官兵在浓烈炽热的感召激励中坚定必胜信念;每遇困难险境,都要开展“学先烈、忆传统、明职责”活动,培育官兵敢打敢闯的勇气魄力。

  “传承红色基因,同样需要积极锻造能打胜仗的硬本领。”一位军区领导介绍,他们把重大演训任务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助力官兵在淬火中实现思想提纯、在锻冶中得到情感升华。

  今年8月,“国际军事比赛——2016”在莫斯科市阿拉比诺训练中心靶场落下帷幕。在惊心动魄的比赛中,由新疆军区某师派出的“坦克两项”代表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成绩单:单车赛拿下第一、第二名,总成绩在17个国家中名列第一;决赛取得第二名,收获亚军。然而,从受领任务那一天起,参赛队员就主动拉到大漠戈壁进行“魔鬼训练”,从严冬一直练到酷暑,队员的心理、身体和技术极限不断被突破,装备的各项技术指标也被推向峰值。

  有上刀山的排头,才有下火海的排尾!近两年,军区各级党委叫响“上训练一线、上演习一线、上工作一线”,致力于岗位练兵实践。今年年初,某团列装某型轮式装甲装备,面对无教材、无骨干、无操作规程的实际,该团党委主动作为、集智攻关,短时间内让装备形成了战斗力。如今,在新疆军区一个个演训场上,领导干部打头阵、做示范的身影随处可见,处处呈现火热的练兵场景。

(王雪振 张虎 本报特约记者 许必成)  (《解放军报》2016年11月14日 05版)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362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