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身许戈壁 志在九天——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火箭指挥谭洪义

2016年10月21日 14:57:3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21日电 题:身许戈壁 志在九天——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火箭指挥谭洪义

    罗梓豪、刘辉产

    “长征报告,火箭发射准备好!”

    10月13号,距离载人航天发射场最近的测发大厅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正在组织全系统演练。火箭指挥谭洪义铿锵有力的声音通过他面前的话筒,传向发射场的每一个角落。

    演练结束后,谭洪义长舒一口气,关上话筒,揉了揉充满血丝的双眼。

    “这次演练很顺利,火箭系统的箭上产品和地面设备工作均正常,满足后续发射要求。”对演练结果,已经是第二次担任载人航天工程火箭指挥的谭洪义十分满意。

    运载火箭,就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用于将各种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从外观看,乳白色的船箭塔组合体被巍峨的湖蓝色发射架紧紧包裹,一如既往的威武雄壮;但了解箭体内部的人都知道,火箭舱内像迷宫一般布设了成千上万部精密仪器和数以万计的电缆,再加上配合参试的数百台地面设施设备,可靠性要求不可谓不高。而火箭指挥的任务就是在如此复杂的各系统之间穿针引线,组织技术人员从火箭进场前对地面设备检测,到进场后的各系统匹配测试,最后在统一指挥下完成点火发射,压力不可谓不大。

    1976年出生的谭洪义,9岁时和母亲随军到父亲谭敦治工作的大漠戈壁。除了读大学,他从未离开过这片荒凉但是充满传奇的土地。

    一次卫星发射,谭敦治带着儿子谭洪义去了现场。看着腾空而起的火箭,听着震耳欲聋的轰鸣。“航天”的种子在谭洪义幼小的心灵中悄悄地扎下了根。

    1995年,谭洪义以优异的成绩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考虑到他的父亲在西北奉献了一辈子,组织决定适当给予照顾,将谭洪义分配到西安从事科研工作。哪知道谭洪义毫不“领情”,第二天就上交了赴边申请书,坚决不肯接受组织的“照顾”。

    “那时候比较‘犟’,再加上听说载人航天工程将在西北实施,这是我的梦想,所以我一定要回来。”即使现在谈及当时的决定,谭洪义仍充满了自豪与坚毅。

    “载人航天,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能从事这份工作,是我一生的骄傲!”谭洪义说。

    谭洪义的同事介绍说,工作中的谭洪义对质量的把关十分严苛,有时甚至到了“吹毛求疵”“不近人情”的地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进行数据判读时,谭洪义发现控制系统惯组在加电过程中一个电压值接近于临界点,但是并没有超出正常范围。

    此时距离发射窗口仅剩10余天时间,连续3个月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让参试人员精力消耗巨大。有人提出,既然没有超出正常值范围,就应该是正常的,没必要再做补充测试。但是谭洪义还是坚决要求找出问题所在。“犟”不过他,参试人员们只好将这个数据和单元测试时的数据反复比对。

    果然,比对后发现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谭洪义二话没说,就带领测试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测试。几个通宵下来终于找到了原因:从箭上到地面测试电缆的长线出现耦合感应,导致测试数据的偏差,但是不影响任务实施。这个结论一出,顿时,所有人提着的心都放进了肚子里。

    事后,控制指挥潘涛说:“谭洪义又一次用行动告诉我们,航天任务无小事,一丁点疑点都不能放过,就算多做百遍无用功,只要任务圆满成功,都是值得的。”

    但谭洪义说,在这方面,他有过不小的“失误”。

    2004年,谭洪义担任某任务控制指挥。前期测试时,工作一直十分出色的他漏掉了一项测试流程,虽然最后任务圆满成功,但是谭洪义却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并受到了单位的处分。

    没有影响任务成败的问题也是问题!自此谭洪义对“过程完美、结果圆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年后,发射场迎来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指挥所鉴于谭洪义过硬的专业素质,仍任命他为控制指挥。此时,谭洪义变得更加精心慎重,再也没有犯过一次错误。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后,他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二等功。

    “经历过处分后再立功,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许从那时开始,“质量就是胜算、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就在谭洪义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全面展开后,谭洪义全身心扑在了发射场,3个月的任务流程下来他只休息了一天半时间,同事们都劝他抽空调整一下,他总是笑着说:“休整的时间有的是,载人航天任务可不是天天都有,这个好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瑶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9332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