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无敌铁拳”是怎样炼成的?——陆军54集团军某机步团改革转型记事

2016年10月10日 16:28:53 来源: 新华社

    2009年,参加跨越2009鹿寨实兵对抗演习,红蓝对抗结束后,战士们完全忘记了疲劳,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陈海生摄

    “红九军团”:从“战略骑兵”到“无敌铁拳”——陆军第54集团军某机步团传承长征精神纪实

    “红九军团”83年血脉传承

    新华社郑州10月10日电题:“无敌铁拳”是怎样炼成的?——陆军54集团军某机步团改革转型记事

    朱思斌、李连军、赵丹锋

    陆军第54集团军某机步团是一支从长征中走来的英雄部队,在100多次战役战斗中,先后有8个连队被授予荣誉称号,15个连队立过战功,316名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

    新时期,该团赓续红军血脉,围绕转型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军事斗争准备,努力创新战术战法,先后参加20多次大型实兵演习,创新10余种新战术战法,为新装备形成战斗力趟开了新路,被誉为转型建设的“无敌铁拳”。团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2次,受军区以上表彰奖励190余次。

    勇当转型发展的探路先锋

    2009年,该团被上级确定为全军某新型步战车改制换装先行单位。

    一年后,新装备陆续列装到位。面对性能先进、造价不菲的战车官兵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全军最先进的陆战装备列装,战斗力增长计日可期;忧的是装备训练,如何面对“无大纲、无教材、无人才、无经验”所带来的尴尬和压力?

    1934年长征开始后,红九军团担任中央红军后卫,面对敌军重兵围堵、保障给养物资困乏等困难,无数革命先辈奋不顾身赴汤蹈火,出色完成了阻击、牵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任务。

    “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前面选择了勇往直前,今天我们哪有理由退缩?!”时任团长魏德明的发问振聋发聩。

    一只传统步兵的铁拳头,熔铁成水,浴火重铸,谈何容易?

    作为陆军部队转型发展的试验田,该团拿出“头拱地”的劲头努力实现战斗力重塑。团领导带着官兵啃教程、编课目、分步骤、定标准,机关业务口先后协调20多个厂家的40多名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训练,常委蹲营住连一线帮带,三天一考、每周一评……

    2011年8月,黄海某海域风急浪高。随着3发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8艘舰船如利箭般同时向“敌”滩头阵地疾驰。一阵炮火急袭后,步战车迅速泛水编波,全副武装的官兵立即跳入海中破浪前行……哗啦啦,步战车、参演官兵跃出水面,抵滩上岸,似出水蛟龙士气如虹;轰隆隆,战神怒吼、火蛇飞舞,顷刻间“敌”目标已被摧毁。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海上训练,这次训练开创了该型步战车首次涉水训练、首次装卸载等5个全团乃至全军的第一次,填补了该型步战车海上训练数据空白。

    成功的背后,是全团官兵无惧无畏的魄力:要知道数吨重的步战车,在平静的水面训练都存在很大风险,在波浪翻滚的海上危险可想而知。

    凭着这股魄力,他们不断刷新着纪录,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先河。该团连续3年踏上高原,挖掘新装备作战潜能。官兵克服缺氧、高寒等恶劣天气,区分不同海拔和天候,对新装备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练,积累各类数据上万组,为内陆部队整建制高原作战训练积累了实战经验。

    这是这个团改制换装后取得的骄人成绩:新装备列装2个月,官兵掌握了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5个月后进行实弹射击,11个月后进行夜间射击,17个月后参加实兵对抗演习,官兵们革新制作训练器材290多件,编写教材500多套,多项成果被原总部向全军相关单位推广。

2009年,参加跨越2009鹿寨实兵对抗演习,图为各单位挑应战表决心。陈海生摄

    夺回属于我们的夜战近战优势

    2016年初夏,夜黑如墨,一场“对山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悄然打响。

    红军大胆尝试,准备了3个大功率探照灯,进攻发起前,三灯齐开,照向山顶蓝军防御前沿,与此同时,隐藏在前沿一线的侦察兵同时拉开数十个发烟罐,浓烟滚滚有效遮住了蓝军的“眼睛”。

    趁蓝军尚未回神,数十名步兵迅速向高地一侧发起攻击。突破口很快被打开,早已集结待命的5路攻击分队依次向蓝军防御纵深发起攻击,迅速对蓝军阵地实施了合围。

    “现代战争,夜战是绕不过去的坎!这样的战术,是根据战场环境和夜间作战特点量身订做的。”这次演习,让团长付国涛有了更深感悟,夜间作战对先进的武器装备性能发挥、兵种协同都是很大的掣肘,战术战法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夜战近战曾经是当年红军部队以劣势装备取得战斗胜利的优势,而在信息化条件下,这一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作战形态的加速变化,“世上没有两场相同的战争”,信息化条件下夜战究竟怎么打,夜训到底训什么?3年前,当拿到原济南军区赋予的夜战夜训试点任务的时候,全团官兵心里是没有多少底的。

    该团先是大力开展战法创新和夜战器材革新活动,而后,组织官兵深入研究22个典型夜战战例,几年里,通过理论研究、攻关试验、演训检验,摸索出了夜战特点规律、制胜机理和能力需求,创新了10多种夜间作战新的战术战法。

    去年10月,一场“装步战斗群对阵地防御之敌夜间进攻行动”战斗打响。演习中,该团对官兵革新的近百种夜视器材战场应用进行了实战检验,总结出了20余种新的破障、突袭的战术战法,填补了诸多夜间作战空白。

2009年,这个团参加国庆大阅兵的步战车经过天安门广场。陈海生摄

    始终保持“满弦之弓”蓄势待发

    4年前的那个周末让该团官兵记忆犹新。团组织了一次紧急拉动。然而,两个营的炊事班不带刀不带油,全营饿着肚子练了一上午。谁知,当天夜里,紧急出动号再次响起。那一夜,不少官兵因为战备物资“缺斤少两”,帐篷里冷暖自知。

    “箭在弦上,拉不满弓会栽到泥里的!作为营长、连长,你们能不能让上级觉得放心?能不能保证自己有底?能不能让战士信服?”团领导“战地三问”让人如坐针毡。

    第二周,团领导走班排、查库室、搞试点,小到备品几件、锹该几把,每个细节都订得规范科学,他们还把文电传输系统装到营连,作战信息分秒间便可直抵末端。

    在几任团班子的坚持下,该团每月一次形势战备报告雷打不动,节假日不打招呼紧急出动风雨无阻。前不久,豫北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驻地安阳河多处发生溃堤险情。接到救援命令后,不经调整转换、不经物资补充,10分钟内,人员装备完成集结,30分钟后即开赴数公里外的洪灾一线。

    “拉得出去,不过是第一关。”团保障处长海俊华告诉记者,近年陆续列装一系列主战新装备,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显得尤为迫切。然而,新装备所需的器材、附件大大增加,由于缺乏明确规范,演练时经常出现该带的没带、带了却找不着的情况,制约了战时装备保障效率。

    为此,他们结合日常战备训练和野外驻训反复试验论证,系统梳理出新装备常用所需的20多类物资器材及其需求量,通过招标采购、向上请领等方式,补充了1万多件常用、短缺的零部件和工具,避免了装备急需“手术”偏偏“血库”告急的尴尬。

    近几年,该团针对担负多方向机动支援作战任务的实际,常态化定期组织部队奔赴滨海、高原驻训,每年集中力量对30余种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机动方式的作战方案进行精细修订完善。野外驻训中,部队采取整建制战备拉动的方式组织进驻,重点克服了人员装备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作战“水土不服”的问题,确保部队“往哪都能拉,在哪都能打。”

【纠错】 [责任编辑: 王楠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7129316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