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反导尖兵陈德明——记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的科研先锋、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

2016年07月25日 07:46:43 来源: 新华社

    陈德明(右)在给年轻科技干部讲解某型任务参试设备性能(资料照片)。

    西出阳关廿六载,为国铸剑固天疆。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入伍以来,坚持以强军为己任,身处大漠戈壁,眼盯未来战场,心装打赢使命,勇于锐意创新,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中段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几十个重大项目,为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升我军新质作战能力贡献突出,被誉为“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的科研先锋”。新华社发(李玉建 摄)

    新华社酒泉7月24日电题:反导尖兵陈德明——记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的科研先锋、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

    两个光点迅速接近、接近,突然间迸发出耀眼的强光,照亮了茫茫夜空。拦截导弹与“来袭”导弹相撞击的瞬间,他情不自禁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用力挥了挥攥得紧紧的拳……

    2013年,我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壮观一幕,早已和弱水河畔倔强屹立的那片胡杨林、戈壁深处依稀犹存的那个烽塞关城、茫茫天地间如林威武的那一排排墓碑军阵,共同凝成了一位反导尖兵的西北印记。

    西出阳关廿六载,为国铸剑固天疆。西北某基地研究员陈德明入伍以来,坚持以强军为己任,身处大漠戈壁,眼盯未来战场,心装打赢使命,勇于锐意创新,参与执行数百发导弹武器飞行试验任务,牵头完成“中段反导靶场试验技术”等几十个重大项目,为加快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升我军新质作战能力贡献突出,被誉为“用创新助推强军兴军的科研先锋”。

    “反导技术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启动反导技术验证试验项目,基地历史性地肩负起靶场试验任务。陈德明受聘成为专家组专家,牵头攻关反导靶场试验技术。

    基地所处的戈壁大漠,曾是汉朝大将霍去病驰骋拼杀的古战场,黄沙蓝天间,当年的烽塞关城依稀犹存。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长着不屈胡杨和骆驼刺的地方,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伟业,成为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神圣土地。

    所谓反导拦截技术,就是通过发射导弹来拦截并摧毁来袭导弹。而要实现对导弹的准确拦截,必须对导弹的弹道进行预报,随时能知道导弹什么时间到什么位置,这可是世界级难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并初步确立了包括反导拦截弹在内的攻关目标。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成为美军各类高精尖技术武器的表演秀场。战场上,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军队的飞毛腿导弹,更加凸显了反导技术的威力。中国军队在警醒中意识到自己与世界强国军队的差距,决心正式启动反导系统建设。

    这一次,中央军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首次试验要在2010年年初“务期必成”。

    重任如山,不能失败。陈德明一再鼓励团队成员:“我们要拿出老一辈搞‘两弹一星’的那种激情和气魄,干成反导这件国之大事!”

    多少个清晨,是在沉思中迎来了东方晓白;多少个难题的破解,都伴随着黎明的朝霞孕育发芽……近千个日夜攻关,陈德明带领团队拟制了上百份试验文书,一举突破3项核心关键技术,闯出了一条中国反导靶场建设之路!

    2010年初,我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如期进行。不曾想,拦截导弹指令系统突然出现不连续接收目标指示信息的问题,现场原本就很紧张的气氛骤然加剧。

    尽管故障很快排除,但大家心里很不踏实,专家组连夜召开会议紧急讨论。面对众多质疑的目光,陈德明没有犹豫,郑重表态:“依据前期大量分析验证数据,我敢保证,绝对没问题!”

    1月11日,指挥员一声令下,拦截导弹直刺苍穹。几分钟后,显示屏传来靶弹被摧毁的清晰画面。

    顿时,指挥大厅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陈德明也激动地跳了起来,用力挥舞着拳头。

    这一天,喜讯迅速从西北大漠传到祖国首都,并通过新华社的电波传遍全世界,标志着我国在反导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陈德明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面对厚褒重奖,他不忘初心: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反复缜密地计算分析、锲而不舍地推演论证……他说:“强军目标引领方向。反导技术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张骄瀛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9174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