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李清华、樊永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82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万里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壮丽史诗,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征,人民军队的苦难辉煌

    长征,对于人民军队,意味着壮烈的牺牲、辉煌的胜利和精神的崛起。

    长征是人民军队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远征。在总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器简陋的红军官兵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即便如此,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指挥下,红军将士还是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长征是人民军队铁心向党、信念不朽的远征。红军踏上远征之时,我们的党和中华民族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始终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路线的抉择和斗争。红军虽遭受围追堵截,多次身临绝境,但始终高举“救人民于水火、扶民族于既倾”的家国情怀。长征路上,一个战士被冻死,战友们掰开他紧握的一只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作为党费的银元——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队,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理想。

    那是我们这支军队神采飞扬的青春时光。长征路上,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年轻的红军官兵经常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从30万到3万,平均每300米倒下一名将士,是这支军队在漫漫征途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位作家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

    某种意义上说,长征,塑造了人民军队的性格、底蕴和气质。经历了万水千山、艰难困苦淬炼锻造的中国工农红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穿越历史硝烟,最终成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详细】>
























































 

 军部队今何在

    80年来,经历多次改编调整,红军时期的部队“火种”今天已经分散隶属于人民武装的多支力量。根据详细摸底了解,我们最终确定了21支经过权威部门认定的红军部队作为采访报道的重点,这些部队目前大多是陆军中的王牌部队,既是红色传统的宝贵“种子”,也是转型发展的探路“先锋”。

    这些部队的前身涵盖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25军、西北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涉及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陆军15个集团军和新疆军区、北京卫戍区。报道主题重点围绕反映红军部队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献身改革强军的精神风貌,在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伟大征程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就。

    充满敬意上路,带着感情挖掘。为高标准完成好此次大型主题报道活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从3月下旬开始组织精干力量兵分四路,分赴各红军部队进行全媒体嵌入式采访挖掘。在训练考核场上、在政治教育课堂、在野外驻训帐篷、在抢险救灾一线,采编人员“用红军作风宣传红军部队”,下班排、住连队,挖掘到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见证了今天的红军部队继承优良传统、践行强军目标的新风新貌。

    出发,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每一次追寻,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采访中,我们触摸到红军部队奔流不息的永恒血脉。在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我们走进人民军队的“鼻祖”部队。这支由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的红军部队,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军魂发源的地方”,“三湾改编”在这里起源,我军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建立,毛主席在这里用过“红菜盘”,朱老总在这里挑过扁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新一代“铁军”传人“铁胆忠心跟党走”的铿锵誓言从未改变!【详细】> 

   
 

 

铁血本色传到今 

·新华社记者樊永强

    这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从北伐战争中走来,沐浴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穿过解放战争的硝烟,历经3000余场战斗无一败绩。

    这是一支信仰如磐、铁心向党的忠诚之师:“三湾改编”在这里起源,我军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建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信党跟党的忠诚之心从未改变。

    这是一支不畏艰难、血性十足的正义之师:长征路上为红军杀出一条血路,98抗洪誓与大堤共存亡,每遇急难险重任务,“铁军来了”的大旗就高高飘扬。

    从90年前北伐战场获赠“铁军”美誉到今天改革强军新征程勇当“转型先锋”——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在新形势下忠实传承红色基因,英勇奋战所向披靡,展现了新时期“铁军”传人的崭新风采。

    昔日长征途中“要桥不要命”,今朝抗震战场“勇闯大峡谷”,“铁军”官兵始终把完成任务看得比生命还重——铁血秉性永不变

    81年前,大渡河畔黑云压城,恶浪翻滚,北上抗日的红军被天堑挡住去路。危急关头,由北伐“铁军”改编的红二师四团22位勇士手握驳壳枪、肩背大刀,冒着枪林弹雨,通过13条锁链飞夺泸定桥,为危境中的红军杀开一条血路。

    从那一刻起,“要桥不要命”的血性基因就融入了“铁军”的血脉;从那一刻起,“铁军”便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压倒一切对手。【详细】>

——————————————————————————————————

踏上改革强军新征程

·樊永强、丁雅涵、马永生

    作为“红军部队新长征”大型主题宣传报道活动的第一站,记者日前来到“军旗升起、军魂发源”的地方——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采访。

    迈入营区大门,正值全师官兵——从师团领导到普通一兵无一例外,正在参加中部战区陆军基础训练摸底考核,营区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练兵备战的浓厚氛围。

    作为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素有“铁军”美誉的这个师,从大刀、梭镖到“汉阳造”,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摩托化到机械化、信息化……一次次转型,一次次跨越,“铁军”都走在了全军的排头,为陆军建设发展探索开路。

    穿过战火硝烟,跨过历史长河,今天这支英雄的部队再次站在了改革强军的时代潮头。短短几天的耳闻目染和亲密接触,记者深切感悟到了“铁军”师转型发展的新风采。

    面对改制换装,勇当陆军转型发展“先遣队”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军事变革激荡的年代,也是中国军队新军事变革的起步年代。从成立那天起就“当先锋、打斗阵”的这个师,在这场对中国军队影响巨大的变革中,当仁不让地担起了“探路者”和“先遣队”。

    1997年6月22日,这个师“叶挺独立团”的营区像过节一样热闹喜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官兵欢呼,36辆国产最先进的轮式步战车雄壮地开进了营区。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这个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装为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从此揭开了由传统步兵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型的大幕。【详细】>






















































































军旗升起的地方,军魂发源的地方——铁军历史

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马永生、丁雅涵、张良)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是一支历史悠久的老红军部队,被誉为军旗升起、军魂发源的地方,其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和秋收起义部队主力。

    叶挺独立团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6年担任北伐先锋,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克武昌城,荣膺“铁军”称号。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中,亲自在这个师“红一连”主持6名新党员入党宣誓,创建我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叶挺独立团与秋收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四军第十师、第十一师,成为“朱毛红军”的主力。

    1930年至1934年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这个师担任开路先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一路所向披靡。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一旅、新四军三师七旅。首战平型关,挺进苏鲁豫皖,血战刘老庄,转战苏北两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军东北,参加全国解放战争,从松花江畔一路征战到海南岛。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师又先后经历数次改编,部队驻地多次移防,现为中部战区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

——————————————————————

 铁军师主官谈强军

 

 

 

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铁军师的前身部队经历了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描述的所有场景,在“地球上的红飘带”留下了永不消逝的足迹……

 
 

 

 ☆于都出发丨☆湘江血战丨☆强渡乌江丨☆智取遵义丨☆四渡赤水丨☆飞夺泸定桥丨☆翻越夹金山丨☆穿过草地丨☆奇袭腊子口丨☆直罗镇战役

 

 

 今日红军连,依旧那样

·曹武军、马永生、刘森、何睦

强渡乌江模范连

飞夺泸定桥连

    叶挺独立团“强渡乌江模范连”,前身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3团1营1连。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战斗、辽沈战役、海南岛战役等战役战斗,完成了98长江抗洪抢险、“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汶川抗震救灾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长征途中,该连成功强渡乌江,为中央红军横渡乌江天险立下了汗马功劳。【详细】>

    叶挺独立团“飞夺泸定桥连”红二连,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2营7连。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战斗、辽沈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数百次战役战斗,创造了一个个战争奇迹。在飞夺泸定桥战斗中,该连官兵以要桥不要命的非凡壮举,为中央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立下了卓越功勋。【详细】>

奇袭腊子口连 能攻善守英雄连

    叶挺独立团“奇袭腊子口连”红五连,前身是1930年组建的红4方面军33军98师294团一部。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战斗、辽沈战役、解放海南岛等战役战斗,在海南岛战役中,该连5只木船用轻重武器打败敌军舰,战后被43军命名为“渡海英雄连”,荣记集体一大功。先后涌现出“战斗英雄”满天祥、朱宝龙、胡家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长征途中,该连冒着枪林弹雨,开山劈路,奇袭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的唯一通路。【详细】>

    叶挺独立团“能攻善守英雄连”红九连,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连队,组建于1927年5月,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28团机枪排。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连先后参加转战赣南闽西、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配合步兵完成了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艰巨任务。 【详细】>

红色模范卫生队

“支部建在连上”红一连

    叶挺独立团“红色模范卫生队”,前身是组建于1928年4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28团医院,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红4军的第一个医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卫生队在团编程内参加了转战赣南闽南、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艰巨任务。长征期间,卫生队同志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阶级友爱精神,提出“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让一个伤员落入敌人手中”的铿锵誓言。【详细】>

    1927年9月29日,在著名的“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同志亲自在该连发展了6名党员并创立了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由此开创。长征中,该连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二万五千里征程屡建奇功,1935年5月11日在云南会理县瓦店子休整期间,毛主席到该连与官兵一起用餐,用过的红菜盘作为“传家宝”被保存下来,并在连队形成“官兵一致”的红菜盘精神。【详细】>




















































































丨丨


中国铁军在非洲

·樊永强、蔡琳琳

    2015年1月,应联合国邀请并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军队首次派出一支700人的维和步兵营。第54集团军铁军师抽组秋收起义红二团124人、叶挺独立团20人、师部直属1人,共计145名官兵,作为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赴南苏丹(朱巴)执行维和任务。

    自2015年1月8日、2月26日、4月8日起铁军官兵区分接装组、先遣分队和后续分队3个批次9个架次,先后部署于距祖国万余公里之外的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南苏丹首都朱巴地区,展开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

    部署之初,受联南苏团基础设施限制,部队区分UN House新建营区、过渡营和TOMPING营区过渡营两个营区三个营院部署。官兵克服多国部队混居、帐篷老化破旧、生活设施简陋、卫生环境恶劣、持续高温多雨和传染疾病肆虐等条件影响,调整身体适应能力,尽快融入维和环境,强化法规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等工作。5月8日入住新营区后,全面转入维和任务培训、联合执勤和执行任务准。5月22日接替友邻出兵国开始遂行维和任务。

    “听着枪声入睡,闻着硝烟醒来。” 维和期间,铁军官兵担负UN House警戒防卫184天,UN House外围乘车巡逻、UN House内部巡逻184次,难民营冲突隔离任务、难民营搜查警戒任务、难民营粮食发放警戒任务18次,先后5次执行长途巡逻及建立临时行动基地任务,8次出动兵力为联合国车队提供护卫,分别触动兵力为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副秘书长特别代表住所护卫127次,担负3号难民营快速反应分队,2号难民营强制拆迁隔离任务20余次,累计出动兵力30100人次,动用步战车2695台次,执行各项任务2860次。

    历经200多天血与火的战场考验,官兵们用绝对忠诚和铁血担当,在非洲红土地上打造出一张闪光的“中国名片”。

    任务期间铁军官兵先后涌现出9名“蓝盔先锋哨”、6名“安全车标兵”和18名“维和之星”等身边典型,并有26名同志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在中国营各项文化交流活动和对外宣传工作中,铁军官兵积极参与、展示才艺受到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罗伊女士、驻南苏丹马强大使和各国友军称赞。

    2015年12月17日,145名铁军维和官兵顺利完成维和任务,佩戴“联合国和平勋章”胜利凯旋。维和步兵营营长王震称赞道:“145名铁军官兵,在任务中冲锋在前,不怕吃苦,敢于担当,出色地完成了各级赋予的执勤任务,他们在执行任务中,表现出来的纪律严明、团结协作、大局意识,为我们首批维和步兵营赢得了荣誉!”

    作为一支有着厚重历史传承的红军部队,铁军师从战争中走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是这支部队的真实写照。在非洲,他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出征,按照“高于平时、严于国内、强于友军”的要求,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铁军的良好形象。【详细】>

 

责任编辑:蔡琳琳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9125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