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无形电波驾驭人——记火箭军某通信团3名士官通信技师

2016年04月30日 08:49:53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题:无形电波驾驭人——记火箭军某通信团3名士官通信技师

    张选杰 李兵峰 孙绍宝

    银线架四方、电波振长空,他们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战斗在信息化建设的最前沿。“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进火箭军某通信团,走近3名士官通信技师,感受这些“信息化尖兵”的精彩军旅人生。

    “只要打仗用得上,是块石头也要啃下来”

    “就像是看‘天书’一样,什么也不懂。”说起几年前自己第一次接触通信数据链这个新事物,通信团四级军士长谢兴田记忆犹新。

    2002年他高中毕业,入伍来到这支通信部队。几年前,某新型通信数据链装备配发到单位。那时大家对数据链专业都很陌生,勤奋好学的他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

    通信数据链把各个作战单元联成一个整体,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斗力“倍增器”。“只要打仗用得上,是块石头也要啃下来。”谢兴田说。

    为了快速掌握数据链知识,他一方面翻阅大量数据链相关书籍开展自学,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向有关专业的专家、老师请教。

    慢慢地,他不仅弄懂了专业知识,掌握了新装备,还写下了两万多字的装备操作心得,逐渐成为了一名通信数据链专业的士官专家。

    有一次,在火箭军某新型数据链装备操作教程编写研讨会上,作为编委会的编委,谢兴田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看着他撰写的装备操作体会,一些专家赞叹:“这个士官不一般!”

    “每个号位快一秒,打赢胜算就多一分”

    “不论是在平时专业学习上,还是实战化训练中,这个班长爱较真、认死理。”说起上士班长骆荣善,连队干部一脸的笑容。

    当兵就要当一名打赢的兵。前不久上级刚刚给连队配发了一套新装备,交到了他的手上。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骆荣善就与它较上了劲。

    “为什么我们离训练大纲规定的时间总差那么几秒?”看着连续几天停步不前的训练成绩,他苦恼不已,带领所在的通信单元反复练,刨根问底查原因。

    一遍、两遍、三遍……有一天,他们又训练了十多遍,有一名通信号手有些气馁地说:“班长,我们也就是差了几秒,何必那么较真。”

    “差一点都不行,我们每个号位快一秒,打赢胜算就多一分。” 骆荣善坐下来与大家交心沟通、统一思想,继续带领号手们全身心投入训练。

    终于,经过刻苦训练,他们的成绩达到了大纲要求。可骆荣善还不满足,继续带着大家琢磨创新,最后硬是比大纲规定时间快了两分钟。

    入伍以来,骆荣善不仅将本专业知识学得精、学得深,还梳理总结出其他7种通信相关专业的训练心得,被大家当作学习的“活教材”。

    “我想让每个通信号位上都有‘兵王’”

    “恭喜你成为士官专业教员!”前不久,在团里举行的专业教员职称评定大会上,中士甘军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殊荣。面对大家的赞誉,他感激地说:“没有赵忠班长,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团里,二级军士长赵忠是个名副其实的“兵王”。不仅是因为他肩扛的士兵军衔高,更因为他是团里的技术大拿,遇到的一些通信难题总能化解。

    “我想让每个通信号位上都有‘兵王’。”1993年入伍的他,这样说起自己的梦想。

    甘军刚分到连队通信号位上时,面对枯燥无味的数据信号,学习训练怎么也提不起劲,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赵忠知道后,主动与他结对子,耐心教方法,让甘军在进步中爱上自己的号位,现在还当上了代理排长。

    如今,身为团里士官“总教头”的赵忠,为了给每个通信号位上都带出“兵王”,倾尽了自己的心血。

    在报务员培养中,他总结的“1+2+3”模式在全团推广,大大提高了培养效益质量。他把自己多年的学习训练经验,汇编成《某型电台夜间沟通技巧》《某型装备频率选用方法》等近20万字资料,成为全团学习的教材。

    这些年来,他先后为部队培养出100多名专业号手,7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30多人被上级评为等级能手。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婷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94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