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踏访老山:战地有多条"百米生死线"

2016年04月01日 14:50:07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三)

  从主峰下来的半山腰上,我们走进驻扎在这里的边防八连。同连队官兵没聊几句,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话题转向了这个连的指导员格茸七林。

  38年前,格茸七林的父亲龚曲吹扎,瞒着家人参军入伍,来到了边境作战前线。不幸的是,由于长期的猫耳洞生活,他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退伍几年后便完全瘫痪。格茸七林17岁那年,龚曲吹扎把他这个唯一的儿子送进了军校。毕业分配时,他再次鼓励儿子选择边防线。格茸七林就这样来到了老山,并担任了离老山主峰最近的边防连指导员。

  不巧的是,格茸七林当天外出执行任务,我们没能见到他。可没承想,在同官兵的聊天中,又一个类似的故事出现在我们视野。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连队的副指导员冯锐。

  冯锐现在连队的宿舍,正是其父亲20多年前在这个连任指导员时的宿舍。当年,就是在这个房间里,随母亲来队探亲的小冯锐学会了说话。

  冯锐的父亲在文山边防工作了近30年,冯锐也从小在麻栗坡这片热土和部队大院长大。军校毕业时,父亲已从文山转业回到河南一年多,当得知自己有可能被分配到昆明时,冯锐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和家在昆明的女友。母亲和女友听后都很高兴,只有父亲沉默不语,过了半晌才说:“因为麻栗坡、老山和边防,你才能成为一名军官,现在你长大了,为什么不回去呢?”父亲的话很朴实,但让冯锐感到格外有分量。不久,冯锐回到了老山边防。也正是在他被任命为八连副指导员、住进父亲当年住过的那个宿舍后,谈了4年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

  “你父母喜欢她吗?”我们问冯锐。

  “曾经喜欢!”冯锐笑着回答,可话里分明让我们感觉到一丝无奈。沉默片刻后,他恢复了开始时的活泼:“呵呵,我还有机会,毕竟还年轻呢,不是吗?”

  是的,格茸七林、冯锐都还很年轻,就像多年前他们的父亲那样年轻。两代人的青春就这样机缘巧合般融进了这离老山主峰最近的连队。而他们如今的营房所在地,恰是当年参战官兵喝下出征酒、向主峰进发的地方。

  回想起来,在我们这支部队,流传着多少这样的故事哦!这是简单的子承父业吗?在这个张扬个人价值、充满多样选择的年代,这样的故事叠加起来,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坚毅的家国情怀。千百年来,这种情怀恰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中最为可贵的部分。因为这种情怀的存在,我们才在历史长河中总能看到,那在生死抉择中真的猛士,在泰山压顶时不屈的头颅,在正义抗争中挺直的脊梁。正是因为这种情怀的存在,我们才在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雄壮步伐里总能听到,那用热血铸就的英雄赞歌,那撼天动地的壮士呐喊,那把祖国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铿锵誓言。

  我们又想起了烈士王建川写下的诗行:“放心吧妈妈,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

  (四)

  王建川烈士墓,就安放在离老山主峰不远的麻栗坡烈士陵园。

  麻栗坡烈士陵园,是安放那场边境作战中牺牲烈士的主要陵园之一。960多座墓碑在苍松翠柏中整齐排列,宛如一个气势磅礴的方阵肃立在群山怀抱。那是英雄灵魂的方阵。那是英雄山上承载军人最高荣誉的地方。

  已经守护在这里有二十年的陵园负责人张子培告诉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麻栗坡烈士陵园一直非常关心,对烈士陵园的经费支持力度逐年增加,使烈士陵园的维护越来越趋于完善。960位烈士来自全国19个省市和19个民族,烈士的英灵和烈士家庭的生活状况牵动着全国各地很多人的爱心。这些年来,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人逐年增多,仅2015年,就有超过20万人到这里扫墓,特别是清明节期间,陵园里几乎挤满了前来祭奠的人们。他们中有烈士的亲人、战友,还有很多与烈士素不相识、远道而来的军人、学生、志愿者等等。

  在张子培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找到了王建川烈士的墓碑。在墓碑前,我们向烈士敬烟,献酒,敬军礼。抚摸英雄的墓碑,看着墓碑上镶嵌着的烈士照片,那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孔,很容易把人的思绪拉回当年那段岁月。

  那是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年代,那是被“文革”压抑了十年之后激情释放的年代,那是喇叭裤、迪斯科、托福等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最初涌入的年代,然而当边境枪声响起的时候,正是一大批像王建川这个年龄的官兵,挥别种种时髦和憧憬,来到边境作战的最前线,来到这片危机四伏的丛林。在极其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张大权、李海欣、史光柱等一个个响亮的英雄名字,如同一个个耀眼星辰冉冉升起,染红了边境高地,点燃了精神天空。他们的青春诗行,让这片葱绿群山成为诠释忠诚、血性、牺牲、奉献等众多崇高字眼的英雄山!

  走在一个个烈士墓碑前,阅读墓碑上那简短的文字介绍,我们发现安放在这里的烈士,他们的出生时间多数在1961年到1965年间。这意味着,烈士们牺牲的时候,多数只有20岁左右,正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如果他们活到现在,应是50多岁的样子,也应该是收获的季节吧。他们没有享受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甚至多数还没有享受过爱情生活的甜蜜,但他们在战场上面对生死考验时,展现出军人血染的风采,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什么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今天,比起当年那一代军人,我们身上的军装已经更新过好几代了。我们来到这里,思念烈士,怀念英雄,但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他们?那墓碑上的目光,到底希望在我们身上看到什么?

  这些问题,让我们想起老山主峰上那块刻有“理解万岁”的石碑,也让我们再一次想起格茸七林、冯锐等此行见到的边防官兵。他们所代表的正是我们这支部队当前的主体。他们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当代青年军人一种特有的青春活力,一如这土地上生长的著名的老山兰,把绿色演绎得那样深情婉转,又那样棱角分明、刚健有力。他们和那猫耳洞、堑壕、百米生死线、界碑等,都是英雄山的一部分,都在无声中透出一种坚定眼神、一种青春气息和一种美好心愿。30多年过去,英雄山的红土依然,英雄山的绿色依然,英雄山凝结的忠魂依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婷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856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