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马晓东:脑胶质瘤,手术和术后治疗同样重要

2016年01月11日 11:20:04 来源: 新华网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同其他肿瘤一样,胶质瘤也是由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是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本期我们请来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马晓东教授,来给我们讲解一些有关脑胶质瘤表现形式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头疼、恶心、呕吐,小心是因为颅压高

    胶质瘤是大脑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脑肿瘤50%,以高级别胶质瘤为主。马晓东介绍说,胶质瘤共分四级,其中一、二级为低级别,三、四级为高级别。但是,因为它的生长方式是侵润生长,没有包膜,所以不论哪一级都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

    脑胶质瘤的表现形式多样,比如有一些人会因为颅内长肿瘤而继发癫痫。尤其是成人的癫痫,大多都是病理性的,提示颅内病变可能。但是不管小孩还是大人,只要有癫痫,都需要做仔细的检查。

    因为肿瘤是额外长出来的,会占据一定空间,且肿瘤导致的脑组织水肿也会占据部分空间,而颅骨的容积是固定的,所以肿瘤及脑组织水肿的出现会导致颅内压升高,随着颅内压的逐渐升高,就会出现高颅压的表现。

    高颅压主要表现为头疼,还伴有恶心、呕吐,但这种呕吐与消化道病变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呕吐不完全一样,高颅压引发的呕吐是喷射性的,出现迅猛且反应剧烈。

    此外,还有一些病变导致的局灶症状,如手或腿力量下降、视力下降、说话不清楚等等。当然还有更高的层面的变化,比如智力方面的变化、情感方面的变化、甚至精神异常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是因为大脑长了肿瘤。

    胶质瘤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切除还做不到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现在的检查方式也逐渐增多。马晓东说,脑CT是经常用到的检查肿瘤的方式之一,但是它有放射线,对人体有害,同时也是二维的、分辨率不高,这就使得CT检查必将会逐渐被取代。目前脑肿瘤最好的检查手段是磁共振,它是三维立体的、分辨率高,且对人体没有损伤,所以应用也越来越广。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检查方式,比如核磁共振本身就有许多的系列可以检查,如波谱从代谢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很关键的影像学信息。

    同时影像学的发展,对治疗方式的帮助也很大。对于胶质瘤,发现后应该尽早治疗,治疗首选措施是手术。到目前为止,虽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是在治疗胶质瘤方面仍然没有重大的突破,个别其它部位的癌症通过靶向治疗等手段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结果,但是目前对于胶质瘤还没有特别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

    胶质瘤的切除还停留在影像学全切除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学全切除难以做到,因为它是侵润生长的,只有把侵润的肿瘤细胞都清除干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学全切除,但是这一点仍然做不到,因为影像学上肿瘤边界以外的两公分都有肿瘤细胞,个别的甚至到边界外五公分还有肿瘤细胞。目前,所谓的彻底切除,还是指病变在影像学上的全切除,同时尽可能保证患者功能。

    核磁共振是多模态理念中的一个模态

    马晓东介绍说,多模态是指多种的措施来集成处理一个病变。如术中磁共振这是一种模态;还有功能导航,做一些功能方面的检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决定如何保护重要的功能区、功能结构及血管,这也是一种模态;还有术中超声、电生理等都可以作为一种模态。此外,荧光显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态,它是把荧光显像剂打入人体,被肿瘤细胞摄取(尤其是脑胶质瘤),在荧光显微镜下就能将肿瘤很清楚地显示出来。

    现在还有一些新的理念,比如拉曼光谱,它可以在显微镜下显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同时图像也非常清晰。确定了肿瘤的边界再做手术,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模态会逐渐的增多、内涵也会逐渐的丰富,对于胶质瘤来说,运用多模态理念来指导手术,已经取得相对满意的效果。

    精准医学的运用将会给病人带来了更高的存活率。301医院神经外科很早就提出精准神经外科的概念,是指最大化的切除病变,最大化的保留病人的功能,最大化的让病人得到生存的延长。精准到病变侵润到了重要的结构,病人还能存活,功能还能恢复。当然这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手术后的治疗,放疗和化疗缺一不可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但手术后需要很多治疗。马晓东说,放疗和化疗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且缺一不可。甚至有时手术都不是最主要的,手术只是尽可能的切除肿瘤。如果没有完全切除,通过放疗和化疗也能够把肿瘤很好控制住。尽管达到长期的完全治愈还做不到,但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而且随着放疗、化疗技术和药品的逐渐的更新换代,治疗的效果也会明显的提高。此外,目前国内外指南将切除程度及年龄(是否大于40岁)作为评判胶质瘤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分为高风险患者及低风险患者,指导下一步放化疗。同时,根据分子检测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特定蛋白表达以及肿瘤基因的状态,还可以进一步评估肿瘤的预后及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替莫唑胺的出现给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一些革新性的影响,如以前不主张放疗和化疗同步,有了替莫唑胺才得以实现。并且替莫唑胺是口服制剂,服用起来非常方便,对病人预后也有很好的作用。虽然放疗和化疗有很多的副作用,但仍然是术后控制肿瘤复发的主要手段。

    马晓东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圣路易斯大学博士后,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马晓东主任从事神经外科29年,目前是国内诊治颅脑肿瘤、缺血性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放射外科(X刀和伽马刀)、颅脑创伤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尤其对胶质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造诣颇深。先后获得十几项课题资助,发表文章50余篇,参加或参译多部著作,指导研究生20余名。

【纠错】 [责任编辑: 黄烁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6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