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中国军队参与国际救援护航行动彰显大国“暖实力”

2015年01月07日 16:30:16 来源: 新华网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中国军队参与国际救援护航行动彰显大国“暖实力”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熊争艳)曾明波,出访过17个国家、23个港口,航经10多个世界主要海峡,总航程相当于环绕地球3圈。

    曾明波,是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一位中国军人。几个月前,当他接到护航任务时,已多次研究过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气象、海况、风速、流向等情况的他,仅用一天半时间,就将计划呈上,一稿通过。他4次参加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护航行动。航线在他心中,就像回家的路一样熟悉。

    十多天前,12月26日,曾明波和他的战友们迎来了中国海军赴亚丁湾护航6周年纪念日。6年来,中国已派出19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798批5800多艘商船保驾护航。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军队通过参与这种持续常态化的护航行动,为国际反海盗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4年12月26日,分航仪式开始,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长白山舰上的飞行员向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挥手告别。当地时间12月26日,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完成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在与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西部海域举行了分航仪式后,开始访问欧洲之旅。自今年8月1日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来,第十八批护航编队完成了48批135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 新华社记者 张月琳 摄

    不仅打击索马里海盗,在越来越多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急难险重事件中,都有中国军人的身影。

    本月初,一支中国步兵营开始赴硝烟弥漫的南苏丹进行前期部署,后续部队将于3月到位。这支约700人的步兵营,还编配一个13人的女子步兵班,这是中国军队第一个执行维和作战任务的女子步兵班。

    中国已成为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从1990年中国首次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至今,中国已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近3万人次。现在有约21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多个冲突地区为和平值守。

    25年来,中国维和官兵累计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000余枚,新建、修复道路1万余公里、桥梁300余座,运送物资100余万吨,运输总里程1100余万公里,接诊病人13万余人次。

    “中国维和人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英勇顽强,联合国倚重中国的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

    2014年12月29日,在马里北部城市加奥,中国维和警卫分队队员左彪在巡逻前向其余队员通报情况,警卫分队负责保障联合国马里稳定团东战区司令部的安全。 “我们的呼吸显得那么小心翼翼,汗珠子顺着帽绳蚯蚓一样地往下爬,谁也不知道,这五、六公里的路程会遭遇什么。极端势力在路旁埋伏炸弹,遭遇火箭弹袭击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这段文字的主人——18岁的管泰然是中国驻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队员,三个月前赴马里执行任务后,他写的“维和日记”被国内的军事网站和门户网站转载,使这个“酷爱文学”的“95后”青年火了一把。 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刚刚过去的2014年见证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各地肩负更多国际担当。

    几天前,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说:“非洲发生了埃博拉疫情,我们给予帮助;马尔代夫首都遭遇断水,我们给予支援,许许多多这样的行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

    这一年,从抗击埃博拉疫情到为身陷“水荒”的马尔代夫送水,从搜寻马航MH370客机到岁末搜寻亚航失联客机,让世界揪心、全球关注的救援行动都有中国军队火速驰援。

    去年3月,载有10多个国家旅客的马航370航班失联消息传来,中国军队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向外派出兵力,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海外救援:9艘海军舰艇、6架舰载直升机、5架空军飞机、10余颗军用卫星,持续在泰国湾、苏门答腊西南、南印度洋等海区搜寻失联客机,总搜索航程5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周多。

    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中国军队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派出多批医疗队,共计约300人,在塞拉利昂建立了78张床位的埃博拉患者留观诊疗中心、在利比里亚建立了100张床位的诊疗中心。

    2014年9月22日,在塞拉利昂弗里敦,中国援塞医疗队队员向塞方人员讲解传染病防治知识。 新华社发(黄显斌 摄)

    “中国援建的埃博拉诊疗中心是自1976年埃博拉病最初发现以来,最好的、最舒适的、服务质量最高的埃博拉治疗机构。”利比里亚《焦点报》这样报道。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认为,中国近年来逐渐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以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职责。参与海外维和任务、海军护航、人道主义救援和反恐都是最好的例证。

    “这些年,当国际社会出现一些安全威胁时,中国军队不断提供公共产品,这既是‘软实力’,也是‘暖实力’,雪中送炭,温暖人心。”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说,一方面,国际社会客观上存在着对中国援助的更多需求;另一方面,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也愿意承担更多责任,更有能力为国际社会增添温暖。

  ·直挂云帆向深蓝——写在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六周年之际

  ·我国2027名官兵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95后”的维和日记

  ·少将:中国军队驰援马尔代夫有力回击“中国军事威胁论”

  ·通讯:义不容辞 勇于担当——记中国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64011139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