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外军蛙人中秋夜探我南海岛礁 解放军开枪警告

2015年01月05日 09:21:41 来源: 中国军网

    眷恋南沙情未了

    离开南薰礁继续航行一段时间后,便来到渚碧礁。“渚碧礁”,这也是个很美的名字。

    老班长黄秀成是记者在礁上采访到的第一个人,当兵15年,守礁20次。记者问他,渚碧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他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渚碧以前曾叫丑未和沙比,后来才叫渚碧。”随后,他在采访本上工整地写下“丑未”和“沙比”4个字,那种严谨的态度让记者顿生敬意。说完这些,黄秀成便被喊去忙活了。

    在礁上转了一圈,又见到黄秀成。记者问他:“飞机平台的水泥地上有一串刻在上面的数字“2011.10.20”,是什么意思?”黄秀成说:“那是我们当时修整地面时刻的。除了那个,礁上还有官兵留下一些其他的记号。”他带记者来到礁史馆,那儿的地面上就刻有“93期南沙守礁施工纪念07年”的字样。黄秀成说:“除了地面,我们睡的床板上也有官兵们写的字。以前有人写‘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人会写上自己的名字。”记者则在黄秀成邻铺的床板上,发现了“奋发图强,主动作为”8个字。

    “为什么要写这些话?”记者问。“为了留个念想。”黄秀成说。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写在床板上的话,还是刻在水泥地上的字,都不会留存。因为床板会坏掉,地板会裂掉,上面的字自然也就消失不见。因此,有一天,当这些守礁官兵退伍离开南沙后,南沙不会留下什么属于他们个人的专属印记。

    黄秀成给自己的孩子取名黄丹青。这寄托了他对历史的一种赤诚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是今后,在书写有关于这片海的历史时,黄秀成或许只是众多默默无闻守礁官兵中的一员。但黄秀成说:“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被谁记起。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履行国家的使命,这件事本身就很光荣,这就很好了。”

    太阳偏西的时候,与黄秀成的聊天继续。眼前是明晃晃的海水和守礁官兵们曾经住过的第二代高脚屋。很多年过去了,第二代高脚屋只剩下一些细细的铁支架,不时被海水拍打着。当年的南沙守礁官兵就是在这些高于礁盘几米的铁支架上,搭起类似于看瓜的棚子,守卫着南沙。黄秀成说:“二代高脚屋的屋顶是铁皮做的,特别吸热,里面就像蒸笼似的,热的受不了。但即便如此,南沙的守礁前辈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明年,黄秀成就要复员回家了。记者问:“对南沙还有什么心愿吗?”他笑着说:“希望今后能来这里开个渔场。”不论走到哪里,一辈辈守候在南沙的官兵对它都有着太多的眷恋。而当他们要与南沙分别时,总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离开渚碧礁,回到母舰,一位从礁上换防下来的战士找到记者,说礁上有人托他带来一只大贝壳。记者见他手里拿着一张硬纸壳,上面写着记者的名字,那字迹很熟悉,是黄秀成的。那时船刚刚起航,还能看得见渚碧礁。后来,天空下起细雨,渚碧礁就消失在红色的雨雾中。黄秀成发来信息:你所在的军舰很快会隐匿在蒙蒙夜雨中了,再会。此时,记者的手机没有了信号,只能在甲板上对着远方的雨雾,说声“再会”!

   上一页 1 2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2127358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