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聚焦护士节:当护士啥滋味

2016年05月13日 07:57:29 来源: 人民日报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白衣天使”是生命守护者。然而,由于护士收入低、待遇差、社会认可度低,我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护士荒”。护理工作有哪些酸甜苦辣?“护士荒”症结何在?从今日起,我们推出“走近护士”专题报道,分别跟访南京、武汉、兰州三家医院的护士,记录他们真实的工作状态,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编 者

  南京市第一医院陈久栋

  护士是个“力气活”

  申 琳 施 忆

  27岁的陈久栋(图①)是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病房(ICU)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他在这里工作了近3年。

  7时30分,陈久栋对照着护理记录单,向夜班护士详细询问新收治病人程金金的病情。“3床的病人昨天刚做完脾切除手术,现在还不能进食进水。”夜班护士交班完毕,陈久栋熟练地开始一串“规定动作”:查看瞳孔,听痰鸣音,用尺子测量病人的导管长度,调整监护仪器的报警范围……ICU的病人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夜班有护士记录,白天还要重新观察。这个病人做的是腹部手术,听他的痰鸣音,还要再给他打腹带。

  “现在给你打腹带,可能会有一点疼,忍一下就好。”陈久栋耐心告诉患者,缓缓摇起护理床,帮他轻轻翻一下身子,“要开始绑了!”患者术后状态不错,半开玩笑地回应着:“动手吧!”简单两三下动作,陈久栋就把腹带绑好了,还打上了一个漂亮的结。患者说:“这就好了啊?手真快!”

  一床床检查完,已是午饭时间。大家轮流到休息室去吃饭,这也是整个上午陈久栋第一次坐下。中午不休息,ICU二室的护士长冯萍走了进来,“开会了!”冯萍将一个月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过堂”,陈久栋一一记下护士长所说的要点,在一旁重重写下“多问、细心”。例会结束,他还做了一份测验试卷。

  下午3时,程金金血压正常,引流量达到了医生要求,腹部没有阳性体征,切口没有明显渗血。陈久栋说,按手术医生的转科医嘱,可以通知家属前来护送病人转移了。他用盐水将程金金的管道封好,和搭班护士一起,将他平移到转运床上。正在为患者做转移前检查的章文豪医生还没来得及搭把手,病人已被顺利平移到了转运床上。

  “力气大就是好,有了男护士,转移病人的时候再也不用女护士齐上阵了。”章文豪说。护士就是医生的第三只眼,围着病床转,ICU的病人可以离开医生,但一刻也离不开护士。

  忙完转运,陈久栋说:“该去看看老丁了。” 老丁叫丁仁其,3年前因从工地上坠落导致高位截瘫,无法说话的他只能用眼神和表情来跟护士交流。“老丁,要不要给你做个吸痰啊?”陈久栋拿着一个小画册,上面写着“吸痰”的图片和字样,老丁眨了眨眼睛,表示需要。陈久栋小心地帮老丁插好管,“他不能说话,我要尽量帮他减轻痛苦。”

  “手头的活儿要做完。”陈久栋来来回回穿梭在病床之间,配液、输液、护理、记录……同样的工作一直重复。晚上8时半,陈久栋完成了与晚班的交接工作,一屁股坐到休息室的椅子上,半天没有说话。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和超负荷的体力工作,让这个小伙子有些撑不住,他说,每天忙完,都有一种“放空”的感觉。

  武汉市中心医院廖兆丰

  跟死神赛跑的人

  本报记者 付 文

  “11床病人,肺部感染,昨晚呼吸还是不稳定,注意吸氧;12床的症状这几天有些反复,要盯着点。”5月4日早晨7时半,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医护人员正在交班。

  10到12床的病人,由护士廖兆丰(图②)负责护理。他今年31岁,是重症医学科4名男护士之一。护士长李萍说:“男护士除了力气大之外,面对突发情况时,比女护士更冷静,更沉得住气,反应速度也要快一些。”

  廖兆丰认真听着夜班医生和护士的介绍,生怕错过任何信息。8时许,交接完毕。廖兆丰开始为病人换药。“婆婆,昨晚睡得怎么样?”在一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肾衰竭等多种疾病的老太太床前,廖兆丰一边轻柔地和她打着招呼,一边为她颈部的穿刺点换药。短短几句话,让病人疲惫的脸上有了一丝神采。

  病房内,各种仪器的电流声和监测声嘀嘀作响。廖兆丰不停地在3个病人之间巡视,记录监测数据、观察病人状态。廖兆丰说,ICU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病人所有的治疗、护理都由护士来完成。有一次,一位脑外伤的病人因为病情而烦躁不安,弄得满床都是大便。廖兆丰没有抱怨和嫌弃,而是立即去打了盆热水把病人清洁干净,并换了干净的床单被套。他说:“绝大多数病人是不能讲话的,及时发现问题,靠的就是护士的眼睛和经验,所以必须多观察。”

  “爹爹,该翻身了,我们慢慢来,不着急。”10时许,廖兆丰抬起一位老年患者的背,帮他翻了个身。随后,又用祛痰震肺仪在老人背部来回滚动。“这个仪器能让患者气管、支气管的痰液松动,帮助病人将痰咳出。”用完震肺仪,廖兆丰又接好负压吸管,把老人咳嗽的痰液吸了出来。

  整个上午,廖兆丰都在紧张忙碌,来不及喝一口水。走廊中间有把椅子,但记者注意到,所有护士没有一个坐下来休息。“那把椅子是给我们做记录时用的,但我们基本用不上,都是站着写。”廖兆丰说,“进重症监护室的病人,需要动态实时监护,不能有任何闪失和马虎。”

  下午3时,又转来一名脑溢血患者,大概20分钟后抢救才结束。“病人生命体征还算是稳定,不过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我们给他上了呼吸机吸氧。”廖兆丰见缝插针地给记者讲解完,又马不停蹄去查看各项设备指数。

  重症监护病房,每天都会面对紧急情况。今年春节,科室收治了一位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28岁男性患者。作为责任组长,廖兆丰当机立断分工组织抢救。先进行胸外按压,再遵医嘱给予各种强心升压药物,然后又进行穿刺,廖兆丰忙而不乱。胸外按压半个多小时后,这位病人的心率终于恢复,廖兆丰已经浑身是汗……

  5时30分本可下班,交接完班,已是晚上7时。廖兆丰说:“我的工作就是和死神赛跑。每次病人转危为安后,看到家属们喜极而泣,就更加热爱这份工作了。”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牛发惠

  一手托着两条命

  银 燕 牟 健

  “加油,手向上往外拉,再大力一点!非常棒!看见头了,换一口气,出来了!”

  4月29日11时左右,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新生命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中心降生。顾不得擦去额头上的汗滴,助产士牛发惠(图③)熟练地剪断脐带,小心翼翼地抱着宝宝称体重、量身长,再将宝宝抱到母亲身边。

  牛发惠今年51岁,1986年兰州市卫生学校助产专业毕业后,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从事助产士工作。30年来,她从不敢掉以轻心。

  每天早上8点钟,一到单位接班,牛发惠就要详细询问每个孕妇的状况,然后挨个去查房,给每个孕妇嘱咐产前事宜。每天,她都要穿梭于病房之间,听胎心、测血压、做胎心监护、观察产妇宫口扩张度,照顾产妇饮食,是她每日必做的功课。

  走出产房后,牛发惠在助产室里开始吃午饭,匆匆忙忙扒上几口:“过去生孩子看起来简单,但另一方面,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也很高。自从有了专业的助产士后,在医院里,我们是新生命的第一个拥抱者,也是母婴两条生命的维护者,工作中经常是跟时间赛跑。”

  “牛老师,3号床病人宫口开得不是很好,不太配合。”助产士小李告诉牛发惠。

  牛发惠马上来到产妇身边,安慰道:“放松一点,你别紧张,有我们呢!现在你需要下来多走走,这样有助于生产,要听话哦!”牛发惠耐心地跟孕妇交流。原本烦躁的孕妇情绪平静下去了,表示想下床走走。

  牛发惠忍着胳膊疼痛,伸手扶产妇下床,陪在产妇身边慢慢地走。她落下了严重的肩周炎,只能趁工作间隙找个角落,抽空揉着疼痛的胳膊。

  “小李,助产球速度太快了!”看到正在给产妇做助产球运动的同事,牛发惠急忙说,“现在她的状况有点特殊,助产球动作一定要慢,让产妇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解,不能按照常规标准来做。”在观察完备产情况后,牛发惠和其他助产士一起,帮助产妇做助产球运动,减轻产妇的恐惧。

  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中心,30多个在岗的助产士每年要在这里迎接上万名新生儿。从临产到分娩结束后的2小时,母婴监护都是助产士在做。自然分娩时,产程最长的产妇可能长达30多个小时,助产士需要一直陪在身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孟照琰说:“助产士和产妇零距离接触,是产妇真正意义上的守护者。”

  “产妇总害怕自然分娩,就把剖宫产作为最后的退路了。”牛发惠说。这时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帮她们克服恐惧心理,在产房放上宝宝的图片,播轻音乐放松心情,教她们调整呼吸,还有按摩仪器给产妇缓解疼痛。助产士的表情、语气、态度,都会影响到产妇。

  “我们助产士都是,身上的担子太重了。”牛发惠说,“产科是我最喜欢的科室,永远有着满满的希望和幸福。”

【纠错】 [责任编辑: 王坤朔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2897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