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蒙、佤医药共探国际化“良方”

2015年11月26日 15:00:54 来源: 新华健康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袁馨晨)近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主办的首届“中医国际化的论坛”在京举办。内蒙古、云南等省市的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与中医药专家、中国前驻外大使分享了我国蒙、佤民族医药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并为如何继续扩大民族医药的世界影响开出“良方”。

内蒙古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新华网 杨锘摄

    “蒙医药是蒙古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文字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凭借独特且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科学合理的炮制工艺和‘天人合一’的治疗原则,在治疗常见病、地方病、疑难病等方面发挥了良好效果。”内蒙古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介绍,蒙医药也是中国第一个走上联合国讲坛的民族医药。

    2013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蒙医药代表团受邀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论坛,时任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的乌兰在论坛上就“中国蒙医药在城乡居民健康中发挥的作用和角色”发表了演讲。

    “我们能获得这个难得的机会,主要是缘于之前联合国专家在访问内蒙古的时候,亲眼看到了蒙医药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立竿见影的效果。” 乌兰回忆到,“比如,蒙医正骨术不用仪器,不开刀,全凭医师的手法技术,能在10分钟内接好患者的骨折部位,这让当时在场的国外专家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在山水相连、语言相同、文化相通的蒙古国,中国的蒙医医师更是备受欢迎。“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有蒙医专家到蒙古国进行义诊,甚至直接到牧区草原上为牧民们看病,前来就诊的患者不计其数。专家常常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2点,回到宿舍后还有患者找上门看病。”乌兰认为,蒙医药为拉近中国和蒙古等国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查学安。新华网杨锘摄

    人才培养是参会的民族医药代表关注的一大重点。“佤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也是全世界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临沧是中国佤族最大的聚居区,也是佤族医药文化的荟萃之地。”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查学安介绍,“佤医佤药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独特的临床疗效、显著的预防保健作用和较低的诊疗费用,在维护和增进边疆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但是佤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佤医药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世代继承下来的。当地有名的佤医大多年事已高,如何培养合格的继承人,将佤医药发扬光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据悉,临沧政府部门从1959年起开始对佤族传统医药进行抢救性保护。2010年,临沧民族民间医药学会成立,也为抢救、保护佤医药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查学安表示,临沧正计划尽快将佤医佤药挖掘、整理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编撰专著和教科书,使之成为传承、培养佤医佤药人才的教材,并力争使佤医药学科成为高等中医药学校的选修课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新华网 杨锘摄

    “民族医药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前提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其中包括,要了解各民族医药的理论基础是否完整,能否进一步深化;要梳理成熟的医疗技术,弄清楚每种技术的适应症、安全性、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效果等;要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地政府可以考虑从招生办学入手,培养人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还表示,希望政府部门、相关医疗机构等社会各界多为民族医药的发展谏言献策,让民族医药能够进一步走出国门,服务于各国人民的健康。

【纠错】 [责任编辑: 宫晓倩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2847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