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多数“糖友”不知自己是动脉硬化高危人群

2015年05月13日 13:07:35 来源: 新民晚报

  ◆ 解雯赟

  “超过七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坏胆固醇’是致病‘主犯’,遗憾的是,目前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控制水平并不理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邹大进教授提醒道。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范畴,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糖尿病的防治仅靠降糖是不够的,还需牢牢管住“坏胆固醇”。

  今年第五届血管健康日(5月18日)即将到来,专家呼吁,糖尿病患者要主动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特有的危险因素,识别自身的血管健康风险。尤其对高危人群,要及早实施干预,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两手抓,避免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糖尿病防治,单靠降糖还不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病。而与严峻的发病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已是动脉硬化高危人群,疾病防控理念薄弱。

  邹大进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发生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本病变形式是粥样斑块,而其最主要的成分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当高血糖这个“先头部队”破坏了血管内皮保护层,血管壁等于“城门洞开”,血液中过多的“坏胆固醇”就会透过被破坏的血管内皮,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斑块,最终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危及生命。此外,专家强调,大众也需警惕自身存在的血管健康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硬化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肥胖等。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

  “三大纪律”管牢“坏胆固醇”

  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人患者来说,更要切实管理、控制胆固醇,以便控制疾病进程。很多人认为“胆固醇高了,只要食物清淡些就可以了”,但其实不然,仅仅通过控制饮食是不够的。邹大进教授提出,糖尿病患者要关注“三大纪律”,管牢“坏胆固醇”。

  首先,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伴有1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等)的糖尿病人,应该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按照这个标准,大约80%的糖尿病人须启动治疗。其次,糖尿病未得冠心病时,LDL-C需降至低于2.5mmol/L,因为降至这一水平时,不会形成新的斑块;当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且有斑块形成时,LDL-C必须降至1.8mmol/L以下,因为降至这一数值时可以缩小斑块体积,从而打破高LDL-C→斑块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恶性循环,避免心脑血管事件;最后,由于人体内约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行合成,LDL-C升高绝大多数都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所以靠减少胆固醇摄入或者减肥控制血糖都无济于事,须使用他汀类药物才能降低LDL-C。控制达标后,一旦停药,LDL-C又会升高,血管的损坏将重新开始,所以千万不能随意停药。

  名医榜

  邹大进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第二军医大学肥胖与糖尿病专病诊疗中心负责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学会肥胖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肥胖型糖尿病(围手术期评估和医疗监护)、难治性糖尿病、儿童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减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痤疮及内容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对甲亢、甲减,各种甲状腺、甲状腺结节、骨质疏松症、矮身材、血脂异常顽固性高血压、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性早熟、小儿遗尿等疾病的诊治亦有很深造诣。

【纠错】 [责任编辑: 孙慧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3010107000000000000001110000128087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