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德国多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新华网 ( 2021-05-20 07:31:53 ) 来源: 《环球》杂志
 

 

德国埃森市一所小学的课堂

  土耳其语、俄语、阿拉伯语等虽然是德国社会主要的移民语言,但在德国的多语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它们在德国人看来是没有市场价值的语言,甚至在德国教师的眼中是一种负担和阻碍,而非资源和财富。

张晓玲

  ——“当你在做算术的时候,你用哪种语言思考?”

  ——“西班牙语。”

  ——“那你上课的时候,用哪种语言做笔记呢?”

  ——“德语,但有些时候也用西班牙语。”

  德国多语教育研究专家埃尔克·蒙塔娜里在她的一项有关德国多语教育的研究中,记录下了上述对话。对话描述了一名刚刚从西班牙移民到德国的青年在不同课程中的语言使用意识。

  目前德国有大量使用多种语言的学生。如何在这个传统的单语国家中进行多语教育,德国教育系统和全社会进行着探索与实践。

“单语病症”与移民语言

  关于多语是好是坏的争论,在德国已经持续了200多年。

  18世纪末的欧洲,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国家成为了语言和文化统一体的代名词。随着德国成为民族国家,单语主义被视作实现民族国家内部文化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德语因此成为德国唯一的民族语言,并取代了古老的拉丁语,成为德国唯一的教育语言。

  也因此,历史上的德国教育深深地打下了民族主义和单语主义的烙印。例如,19世纪德国广为流传的教育理念是:从小培养德国人作为德意志民族一员的意识,德意志民族区别于其他任何民族,德语是唯一可以表达德意志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语言。从此,“单语病症”深深地根植于德国人心中,他们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思想出发,视单语现象为一种常态,把德语当成德国教育体系中唯一的媒介语言和教育语言,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和移民语言都被排除在外。

  如今,多语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常态,德国也不例外。德国的多语特质主要表现为移民多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生活在德国的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口,占到德国总人口的1/4以上。约200种语言在德国的大城市使用,移民语言在德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直以来德国人都不愿意正视这个事实,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在他1991年的政府声明中就反复强调:“联邦德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也因为这个原因,长期以来移民语言在德国都得不到承认,德国人也不愿意面对移民给德国社会带来的多语现象。甚至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在德国会出现和美国一样的移民同化现象,即第三代移民会彻底放弃自己的移民来源国语言。

  事实却是,虽然德语在移民群体参与德国社会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母语。加之当今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交际受时空影响越来越小,移民家庭的青少年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其他区域或国家的移民群体用母语进行沟通。在数字化通信的帮助下,移民语言继续保持着活力。

  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承认,“德国已经是一个移民国家。”从此,德国的官方话语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话题,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德国多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这一背景下,德国的教育政策不得不发生改变,呈现从单语主义向多语主义转变的迹象。例如,德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将多语教育视为德国义务教育的一大目标,要求德国所有中小学校,除了作为第一语言的德语之外,还要教授至少两门语言,其中第二语言应为英语,对第三语言没有限制。

  从目前德国公立学校的情况来看,第三语言的首选是法语,只有很少的学校,如柏林的欧洲学校,会将德国社会的主要移民语言作为第三语言。所以,土耳其语、俄语、阿拉伯语等虽然是德国社会主要的移民语言,但在德国的多语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它们在德国人看来是没有市场价值的语言,甚至在德国教师眼中是一种负担和阻碍,而非资源和财富。

四个层面寻求出路

  为了解决上述困境,德国力求从教育政策、教育机构、教育师资和社会民众四个层面寻求出路,以促进和完善德国的多语教育。

  首先,德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已开始从政策层面重新思考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问题,将多语视作一种社会资源,从语言的多样性出发制定多语教育政策,从社会话语的层面正面宣传作为社会财富的多语现象。

  同时,德国教育体系正在进行一场“面向所有人的多语教育”改革。德国不少多语专家认为,实施多语教育要抵制教育歧视,这不是仅仅面向移民群体,而是面向德国社会所有群体的重要举措。多语教育改革者努力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保证其连续性:纵向维度是指从学前教育开始一直贯穿到进入职场后的再教育培训,横向维度是指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机构都要持续地贯彻多语教育理念。

  其次,重视融入的学校文化是实施多语教育政策的必要因素。德国的教育机构开始转变观念,逐渐以一种开放和容忍的态度面对语言的多样性。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正积极面对和接受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有移民背景的学生的归属感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很大提高。

  德国的中小学校还主动将不受重视的移民语言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研究表明,家长与学生在语言习得中的合作对实施多语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德国的中小学校纷纷与学生家长以及当地的移民群体建立伙伴关系,希望其对学校实施多语教育给予支持。此外,学校开始意识到在课堂内外积极认可和评价文化差异在促进不同语言互动和融合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教师是多语教学的主要实践者,支持所有教师进行多语教学实践是多语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教师普遍缺乏多语教学经验这一问题,德国教育机构开展了面向德国所有教师、不同形式的多语教育培训,如开展多语教学法的培训,同时在多语教学策略设计、评判和促进学生多语能力发展等方面给予教师最大的支持。

  许多教师尝试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从简单的二分法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单语课堂与多语课堂、母语课堂与外语课堂的对立思维中解放出来,以多语融合为导向,力求制订体现语言平等意识的教学计划,从而树立学习者对自我语言能力的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德国多语教育专家建议教师有效利用学生的日常语言,为学生设计文化嵌入型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挑战复杂的概念型和认知型学习任务。此外,专家建议学校开展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评价活动,记录教与学的进步。

  最后,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多语是全球化时代的宝贵资源,意识到多语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益处,例如多语教育可以培养个人学习专注力和多语思维能力,可以促进社会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等。

  对于德国来说,克服单语主义这个狭隘的语言意识形态,同时从语言平等的意识出发重视现有的所有移民语言,是实现多语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在面对不同的移民语言时,不管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还是教与学的实践者,都要摒弃语言同化的心态,以多元化为出发点保证不同语言自我发展的活力。

  (本文系2017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德国多语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来源:2021年5月19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0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