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沉默的美国亚裔正在醒来
  新华网 ( 2021-04-12 06:29:46 ) 来源: 《环球》杂志
 

 

3月19日,警察在纽约唐人街巡逻

    这场“停止仇恨亚裔”运动无法彻底改变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问题,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推动亚裔争取权利的进程。

周少晨

  3月16日,21岁的犯罪嫌疑人、美国白人男子罗伯特·亚伦·朗在亚特兰大地区制造了3起枪击案并致8人死亡、2人受伤,死者中6人是亚裔。

  美国社会中潜藏已久的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恨问题,被亚特兰大的枪声惊醒,有人自发聚集在案发地点,哀悼无辜的受害者。越来越多不愿再保持沉默的人走上美国各大城市的街头,用行动抗议种族仇恨,呼吁自由与平等。

  枪击案第二天,华盛顿唐人街出现了近百人规模的“停止仇恨亚裔”游行集会,集会者挥舞着标语,高呼“停止仇恨亚裔”的口号,要求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之后该主题的集会迅速在美国多地爆发,有媒体统计,仅3月20日和21日两天,美国各地就有至少30多场亚裔示威游行,数万民众举起海报,“停止仇恨亚裔”的标语在空中飘扬。

歧视与暴力将亚裔逼上街头

  从1882年的《排华法案》,到二战期间禁闭日裔美国人,到“9·11”之后针对穆斯林和东南亚社区的监视,再到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突击检查东南亚社区和亚裔拥有的工商业……美国亚裔一直在经受着种族主义者的攻击和各种有形无形的歧视。

  “尽管种族暴力是美国亚裔历史上不可否认的一部分,但无处不在的‘模范少数族裔神话’却掩盖了这一点。”在最近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中,作者卡迪·朗写道,“这是在民权时代为阻挠种族正义运动而构建的错误观念——认为亚裔美国人比其他少数族裔更成功,因为他们努力工作,受教育水平高,天生遵纪守法。”

  卡迪·朗表示,“因为这个‘神话’暗示着向上流动,所以它制造了一种谬论,即亚裔美国人没有经历过挣扎或种族歧视。事实上,亚裔群体是美国经济分化最大的群体: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亚裔美国人的收入差距在各个种族群体中最为悬殊。”

  如今,亚裔美国人纷纷从虚构的“神话”中走出来,撕掉沉默、隐忍的标签,走上了街头。

  推动亚裔走上街头的直接原因是压抑已久的恐惧和愤怒。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一年多来,亚裔遭受歧视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处境更加恶劣。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媒体对疫情的扭曲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新冠病毒称作“中国病毒”“功夫流感”等反智主义和阴谋论言论,都让美国社会中对亚裔的仇恨情绪变得更为强烈。针对亚裔的歧视也从口头和肢体骚扰、学校欺凌、职场歧视、媒体和社交平台煽动仇恨、个别政客的煽动性语言,发展到人身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仇恨犯罪。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2020年9月17日报道,一项针对美国亚裔年轻人的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1/4的美国亚裔年轻人成为种族欺凌目标。在时任美国政府领导人种族主义言论的推波助澜下,近一半受访者对自身所处境遇表示悲观,1/4的受访者对自己及家人所处境遇表示恐惧。

  疫情在美国暴发以来,美国社会针对亚裔群体的歧视行为和仇恨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反歧视团体“停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的报告显示,自去年3月中旬至今年2月底,该组织在全美收到了近3800起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事件报告,包括言语攻击和人身伤害等各种形式。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20年,在美国整体仇恨犯罪案件较2019年下降7%的情况下,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却激增149%。

  面对路人的吐口水、骂脏话,面对职场上的“隐形天花板”,面对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遭受的冷嘲热讽……亚裔都可以“说服”自己这些都不危及安全。但沉默和躲避换来的,却是越来越多的暴徒在街上野蛮推倒步履蹒跚的亚裔老人,白人种族主义者对亚裔女性蓄意伤害,等等。欺凌日益加剧,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被逼到墙角的美国亚裔无法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他们开始走上街头,用和平的方式表达不满和愤怒,提出反抗和诉求。

用主流方式发声

  亚裔在政治上的觉醒,是当前他们走上街头表达自己诉求更深层次的原因。

  美国亚裔一直被认为是政治领域的“冷漠者”或“失败者”。亚裔美国人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显著高于其他族裔。来自不同亚洲地区、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亚裔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往往差别巨大,其政治、宗教和文化隔阂颇深,彼此间颇为疏离。这是导致亚裔在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言权不够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亚裔人口的增加,美国亚裔政治影响力正逐渐显现。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亚裔选民人数从2000年到2020年增长了139%,2020年能够参加投票的人数已超过1100万,占全美18岁以上选民总数近5%,而且亚裔选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平均收入都高于其他主要族裔。2018年的中期选举中,亚裔选民的投票率从2014年的26.9%增长到40.2%。2020年11月,在决定国会参议院控制权归属的佐治亚州选举中,亚裔投票率更是几乎翻了一番。亚裔美国人的政治候选人和当选官员的数量也大幅上升,自1957年出现首名亚裔众议员以来,目前美国国会有13名亚裔众议员与2名亚裔参议员,现任副总统哈里斯也有亚裔血统。这些都表明,亚裔的参政积极性和参政水平正逐渐提高。

  美国有着与其民主制度高度配合的参与型政治文化,抗议游行是美国常见的民众直接表达诉求的一种政治形式。政治上觉醒与成长起来的亚裔,通过游行示威来表达政治诉求正越来越常态化。而且在民粹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街头政治的成功率更高,集体发声似乎是唯一能够迅速见效的政治行动方式。

亚裔平权任重道远

  当地时间3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和副总统哈里斯在访问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时谴责了针对亚裔的仇恨行为,承认种族主义和仇外情绪真实存在,并表示会尽快督促国会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仇恨犯罪法案》,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美国联邦、地方政府和部分议员、官员也相继作出“团结起来反仇恨”的表态,以及作出“为亚裔受害者降半旗”等姿态。但理性地看,美国亚裔反歧视和争取平等权利依然任重道远。

  首先,种族歧视一直是美国社会的系统性问题。正如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指出的,在美国,种族主义是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存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对这一现状无奈地表示:“因种族而被区别对待是数百万美国人悲剧性的、痛苦的、愤怒的‘常态’。”

  追溯历史,美国在建国之初,白人就凭借其经济资源和社会权力对有色人种进行剥削和奴役,并将其资源以经济财富、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形式传递给后代,美国社会学家乔·费金称其为“社会再生产”。费金在《系统性种族主义:一个压迫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系统性种族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美国社会是一个种族主义有机体,在其复杂、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社会网络、组织和制度中都充斥着种族主义压迫。具体来说,系统性种族主义是指不利于有色人种的制度、规则、做法或风俗,在几乎所有方面都造成和维系着种族不平等的状况,涉及财富分配、刑事司法制度、就业、住房、医疗保健、政治和教育等各方面的不平等。

  而针对亚裔的歧视和暴力是针对所有有色人种的,是针对包括非裔、拉丁裔和原住民等在内的更大的暴力和种族歧视系统的一部分。与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非裔平权”问题一样,美国针对亚裔的系统性歧视已存在上百年,并且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克莱尔·金就曾提出,美国白人社会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并非是单纯扁平和连续性的,而是相对立体的交叉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以白人为主导的美国社会,并不是习惯性或文化性地歧视亚裔,而是有策略、有组织地针对亚裔,刻意地压制亚裔社会地位。

  其次,亚裔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和群体,其权利诉求并不一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席卷美国,一些由亚裔学生组成的激进民权社团开始提出“亚裔美国人”这一名词。对“亚裔”概念进行整合并政治化的思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定义中,亚裔是“起源于远东、东南亚或印度次大陆的任何原住民,例如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这包括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或移民后代,体现出“亚裔”蕴含的复杂性。他们有不同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习惯,赴美的移民历史也有差异,最终在美国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不尽相同。

  虽然亚裔美国人有共同关注的议题,但不同的亚族群在政治倾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分歧,特别是移民美国历史较短的东南亚裔难民与日裔、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等因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在政治倾向上有所不同。对亚裔群体而言,当他们共同面对不公平境况,利益诉求一致时自然能团结,但涉及群体内部的利益与资源分配时,便会出现矛盾与竞争。

  总之,这场“停止仇恨亚裔”运动无法彻底改变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问题,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推动亚裔争取权利的进程。平权之路漫漫,但这种主动参与到主流政治生活的行为一旦有了开端,就将一直延续下去。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来源:2021年4月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7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