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管窥AI谍报生态链
  新华网 ( 2021-03-25 07:10:32 ) 来源: 《环球》杂志
 

 

电影《007》

    美国情报界就在尝试构建一种情报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那些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机构、私营商业部门、研究界和外国伙伴们,在短期和长期性应用技术方面强化投资,以建立起战略性伙伴关系。

赵冰峰

  装着自杀针的美元硬币、顶部藏着手枪的礼帽、5秒钟易容的乳胶面具头套、美国中情局的控制意识实验、“死亡之吻”口红手枪……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间谍博物馆,令参观者大开眼界。博物馆在出口处特意留了两段话,大意是:存在你看到的世界,也存在你看不到的世界;有你知道的故事,也有你以为自己知道的故事。从此你对世界的看法,会与以前不同。

  就像这家间谍博物馆,谍报或情报业已在有意无意中发展出自己的周边产业。尤其在人工智能(AI)时代,谍报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更加复杂。

  以美国情报界作为观察样本,可以发现其正在尝试构建一种情报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那些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机构、私营商业部门、研究界和外国伙伴们合作,在短期和长期性应用技术方面强化投资,建立起战略性伙伴关系。

私营商业部门

  私营商业部门是美国情报界的主要创新来源。就AI及其相关技术而言,其涵盖的商业公司包括美国的主要技术巨头、传统的国防和情报公司(同时生产硬件和软件)、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部门、数百家提供AI产品和专业知识的小型初创公司。

  美国情报界与私营商业部门建立了伙伴关系,确保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的匹配。情报界希望能够随时了解最先进的商业技术,将情报界的技术需求提供给研发公司,引导风险投资加入技术研发行列,尽快由私营商业部门研发和部署最新的尖端技术。

  目前,美国情报界正筹备建立情报技术创新委员会,在国家情报总监领导下,召集商业科技公司、情报界、研究部门和金融投资机构共同探讨新兴技术趋势和情报界的潜在应用方法。

  美国情报界与私营商业部门的合作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一是定制化和快速部署情报技术。美国情报界利用IQT(中央情报局下属的一家技术开发和投资公司)风投基金,通过年度会议和技术论坛方式将情报界、情报用户和系统设计师集中在一起,按照情报用户的系统需求进行设计,以快速研发、采购和吸收现成的商业化AI技术。

  二是评估外国的颠覆性技术。情报界将利用美国现有的私营商业部门和风险投资界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以及分布在全球的商业贸易生态,来加强对外国科技情报的收集和评估能力,为情报界在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领域的投资提供参考。IQT会为整合情报界和私营商业部门召开年度技术威胁评估会议,情报界也会开展技术评估活动,美国国会则每年举行一次技术威胁评估听证会。

  三是共享数据和算法。除软件和平台外,美国情报界还需要采购金融部门、商业图像公司、卫星通讯数据公司、数据分析公司等私营商业部门的数据,以测试、培训和开发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算法和应用程序,并将这些数据与经安全审查后的私营合作伙伴共享。

  四是人才共享。通过人才交流和轮换,为情报专业人士和私营商业部门研发者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加快弥合技术研发与情报用户之间的鸿沟,加快研发尖端技术。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可能会设立情报创新奖励基金,结合IQT基金的运作,鼓励技术创新;情报界邀请商业机构的技术研发人员入驻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下属的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署(IARPA)、中央情报局(CIA)实验室等,以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五是增强公私伙伴关系。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来解决美国的国家安全威胁,比如,情报界可能与美国商业生物技术公司和其他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建立生物技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机构能够提升美国对新兴生物技术与应用的分析能力。

研究团体

  除私营商业部门外,美国研究界包括国家实验室、联邦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心、大学附属研究中心和学术机构等,也位于AI技术开发和实验的前沿。

  美国情报界的科技研发和高级研究部门正在全面整合基于人工智能的开源情报研究、测试、培训和协作等活动。IARPA为这些机构提供了主要资金,CIA实验室也在与国家实验室、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深入合作。

  除获取研究专业知识外,美国情报界还与美国大学建立桥梁,以吸引、招募和留住下一代科技领袖。当下,其正与美国大学建立下一代人才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教育和培训体系,让优秀的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机会参与情报工作。

  同时,美国情报界正与国家实验室和联邦资助的各类研究中心建立正式的AI伙伴关系。这些伙伴关系包括:验证算法,对情报界的数据模型进行测试和评估,合作开发新的AI应用方法;协调确定供研究人员培训的数据集,并制定评分和测试的评估准则;创建联合竞赛,设立非保密的AI竞赛活动,征集能解决实际情报问题的创意,为选手的研发项目提供奖金资助。

盟友和伙伴

  美国情报界正在扩大与“五眼联盟”国家、北约、以色列、日本、韩国等盟友情报机构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部署新的AI技术,执行依托这些技术的情报任务。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任务:

  一是开展联合创新活动。美国情报界与盟国和合作伙伴联合进行重大技术投资、AI开发和战略性研发项目,共同建立数字基础设施、人才库和私营商业部门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可能领导和设立一个“五眼情报联盟”云平台,作为与英国等最亲密盟友实施技术合作和情报报告生成的基础,该平台不仅是数据和智能共享平台,还是算法与应用程序集成开发平台,能够实现AI联合部署,在全球范围内执行联合情报任务和工作流程。

  二是开展联合部署、情报收集和情报行动。美国正在利用外国机构便于访问、接近目标、拥有现成的人工智能平台等优势,通过情报技术合作,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实施相关情报行动。

  三是开展算法和数据集共享。美国和合作伙伴在共享算法、模型、数据集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它们的数据收集能力和专业知识优势来收集情报。比如利用澳大利亚收集中国情报,利用波罗的海国家和北欧盟国收集俄罗斯情报。美国情报界可能利用“五眼情报联盟”云平台部署算法项目,共建数据湖,以进行数据训练、测试和验证,建立通用型的情报任务算法和军事任务算法。

  四是共享实时情报。美国即将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情报工具,以实现与盟友和伙伴的情报工作自动化,优化情报的实时共享能力。

下一代情报技术产业

  依托于情报界的IARPA和国防部的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美国一直致力于在AI及其相关领域开发下一代战略性情报技术,主要包括:

  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生物武器的研发进程,防止灾难性实验室泄漏事故是美国情报界在总统拜登任期内的新任务。随着拜登政府的情报转型,情报界将在检测、解析病毒和其他生物事件中发挥战略作用。生物技术也将改变情报收集方式,催生新的生物情报工作领域——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和计算能力的结合,创造了生物传感、生物地理定位、DNA数据存储和传输等革命性的情报收集能力。

  量子通讯产业:量子传输、计算和网络的进步将改变许多情报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模式;量子加密和解密技术将决定美国信号情报产业的未来命运和美国情报资产的保护能力;量子技术将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增强技术的应用。

  5G和智能物联网:5G和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部署,意味着美国情报在收集区域、收集内容和收集方式上产生了巨大转变,为美国的全球情报侦察创造了机会,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情报处理成本。

  太空技术:利用商业卫星收集情报的同时,美国情报界正在开发和利用包括在轨服务与组装制造、超光谱与大孔径传感器、小微卫星等下一代太空技术,最知名的就是“科技狂人”马斯克牵头的SpaceX卫星通讯项目。

  “红蓝对抗”技术:美国情报界正在监测和评估中俄等国的技术发展状况,并将中俄等国的技术水平整合到情报行动模拟演练的智能决策系统中,IARPA、DARPA、联邦研究机构、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正在开发评估对手国家技术战略、未来能力、美国对策的新方法。

  情报任务集成技术:美国情报界试图利用AI及其相关技术,将最终用户、情报收集者、情报分析师、科技创新者集成在一起,将它们的能力与真实世界的情报任务、任务优先级、情报行动环境结合起来,并贯穿整个国家情报项目的生命周期。

  (作者系情报学者、《情报学: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一书作者)

来源:2021年3月2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