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调查利益链条:高考状元帽 含“金”量几何?

2014年07月28日 08:47:05 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

  观点

  别让“状元”成了唐僧肉

  过度商业化会污染孩子

  64岁的周文涛是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从1978年至2013年,他带过23届高考生,培养出两位湖北省高考状元和一位武汉市高考状元。

  周文涛说,培优机构拿状元做广告,助推社会补习风潮,加大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与现行的教育改革是相背离的,也是有违教育规律的。

  湖北省文科状元陈君仪的班主任徐爱珍说,学生主业还是学习,商家和社会过早把孩子商业化是一种污染,“是否参加商业活动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因为商业活动可以作为社会体验的一部分。但前提是不能太商业化和影响到正常生活”。

  传统思维和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海波教授认为,“状元经济”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它是传统文化心理因素结合商业利益作祟,在商家疯狂炒作下催生的。“这是一个很病态的思维,因为隐含一种扭曲的教育逻辑:分数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教育是为了求知而不是考试成绩。

  热炒状元暴露教育痼疾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徐楚桥认为,学校靠着所谓“状元”来撑门面留生源,其中有着太多的无奈,暴露出经济、教育不均衡的老话题。

  华科大附中校长、省特级教师熊孝广认为,造成学校状元崇拜的尴尬局面有多重原因。优秀师资以及生源的流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高中生源数猛增,众多高中开始扩张,大量优秀的市州教师涌向武汉、宜昌等地;与此同时,生源的争夺战也悄然打响了,众多高中不惜“免学费”、给奖学金、提供免费陪读房等挖掘全省“尖子生”。

  一系列的挖角后,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之后的十余年内进行了一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市州集中。

  链接

  “状元”中的异类

  近日,广西钦州市高考理科状元吴善柳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从2000年至今他参加了10次高考。今年,他以680分再次夺得该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录取。

  关于吴善柳放弃包括北大等名校入学资格参加10次高考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一心想上清华还是为了获取奖学金,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考上名校后自愿落榜的吴善柳,吸引了不少高中复读班和企业的关注。(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刘辉 赵莉 实习生邓钰)

   上一页 1 2 3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6803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