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家长必知:会让孩子“不爱学习”的错误引导

2014年07月09日 08:45:09 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

  “学霸们做作业从不拖延”、“学霸们从小就是提前学,到了高中才能所向披靡”、“学霸们都是熟能生巧”……暑假生活开始了,不少家长直接套用“学霸模式”,给孩子“加料”。一时间,蜂拥而上的提高班、兴趣班、补习班一下子“翻身”成了不少学生假期生活的“主角”。“家长带着孩子在各种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会导致孩子的求知欲在父母和社会的层层压力下被一点点地消磨和扼杀,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在日前中美教育研究协会和韦哲国际儿童创意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中美教育研究协会交流会年会上,来自纽约长岛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邓婷·博延顿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她建议家长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兴趣的激发者和认同鼓励者,让孩子们自己在兴趣中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孩子反而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当心!

  这些错误引导会让孩子“不爱学习”

  错误之一:盲目套用“学霸”模板

  学霸们做作业从不拖延;学霸们放学回家会先看新闻再做作业;学霸们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信息学,到了高中才能“所向披靡”……中考、高考刚刚结束,大批高分学霸“雨后春笋”般集中出现,各大家长QQ群中也开始热烈讨论起学霸们的学习经验。不少家长还会用心整理学霸们共同的学习方法,拿回家给自己的娃“依葫芦画瓢”,效仿学霸学信息学、看新闻、掐着时间做作业。

  “报纸上所有高分考生的报道我都剪下来贴在一起了,看了几十篇报道后,我发现很多学霸都是四年级开始学习信息学的,于是我赶紧给我家儿子报了个信息学的班。”某小学四年级男生家长王先生对于高分学霸的学习经验“深信不疑”,“儿子的数学一直都不大灵光,学点信息学对于他的数学成绩提高肯定是有好处的”。

  对于王先生的做法,邓婷·博延顿却有不同意见。“‘学霸’在美国可没这么‘有市场’,只会读书和考试的学生在美国会被认为是书呆子。美国孩子的高考分数都是保密的。”邓婷告诉记者,美国的学校不会特别强调“学霸”的概念,它们更加讲求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会更加受到欢迎。“学生各个方面的才能都有可能被认可。”

  错误之二:灌输“起跑线输赢”论

  幼儿园上小学有“幼小衔接班”,小学升初中有“提高班”,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压根就丧失了假期的概念。中国孩子的成长总是被各种“班”所包围。家长们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都是相互攀比着“兴趣班”、“补习班”的数量,就生怕自家的娃比其他人少学了一门本领。

  “我也不忍心看着孩子的空余时间被占满,但一想到其他孩子在拼命学习,我总觉得我家孩子会输,我绝不能让他比别人‘矮一截’。”一位在南京家长群体中小有名气的家长赵女士如是坦诚。这个暑假,赵女士已经给孩子报了4个辅导班和兴趣班,奥数、信息学、围棋、书法,从竞赛提高到技能特长,样样都考虑“齐活”了。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赵女士甚至给女儿准备了多个书包,“每个班都配备一个书包,这样孩子整理书包的时间都节省下了。”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不停地和其他孩子攀比,其实已经输了。”邓婷博士点评道,“起跑线输赢”理论其实是家长不尊重孩子兴趣的表现,父母看似给孩子的成长施加了“外动力”,但孩子的“内动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让孩子‘学’并没有错,但错在‘必须学’。”邓婷表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爱好,让孩子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兴趣点所在。

  错误之三:多做练习才是“学习”

  假期不多做练习,开学了哪能跟得上老师授课的节奏?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朵朵的假期还得额外写10篇作文、看6本课外书,并且撰写读书笔记。此外,妈妈还买来了各式各样的模拟试卷让朵朵练习,以便提前进入“小升初”的备战状态。每天都在题海里泡着,朵朵十分愤怒,于是给本报打来了“投诉”电话,“妈妈可真会算账,整个假期作业、读书笔记、辅导班衔接得可紧密了,我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了。真不想做作业。”

  越是催着孩子“奋斗”,孩子却越发“滋生”逆反心理,这样的情况在邓婷博士的“互值理论”中被称为学习的“消极印象”。“我的女儿也非常小,在教育孩子时,我从来不会正面给她施加压力,相反,我会通过一些‘吊胃口’或是‘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学校内的所有课程,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有意义的。孩子们往往会有一种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努力的心态,于是,让他们形成了对学习的积极印象后,不论是做作业还是读书,孩子们的学习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莫慌!

  家长可以这样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在玩中不停制造“知识失衡”

  “留点空间给孩子,不要让孩子太累,属于他的假期就要让他自己做主。”邓婷博士建议道,并用自己教育女儿的案例来作为印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不一定非要通过书本或是习题,博物馆、游乐园一样可以成为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地方”。每逢周末,邓婷总会带着女儿到游乐场“放风”,邓婷认为,假期多带着孩子到博物馆等具有一定知识性的场所,让孩子“玩中学”不失为一种较为良性的教育方式。“多带孩子接触新鲜的世界,去各种好玩有趣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动物园,木偶剧院等,不停地制造‘知识失衡’状态从而刺激他们的大脑,对求知欲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孩子在重复单调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呆得太久,不接触新的事物,大脑会因为缺乏刺激而变得呆板。”邓婷表示,父母对孩子事事关心,肯定是为了孩子好。但父母还是应该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和做决定的权利。

  父母首先要“兴致盎然”

  “‘父母’二字的定义,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的三维元素:1、生活照料者,2、行为管理者,3、道德教育者。事实上,我们应该给父母定义加入新的三维元素:4、模范带头者,5、兴趣激发者,以及6、认同鼓励者。”邓婷博士认为,父母的鼓励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即使父母不特意地去教孩子,但父母的一言一行和生活态度都会对孩子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当父母以一种积极乐观和兴致盎然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事物,孩子也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神奇的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放在学习上,不要盲目地给孩子报补习班或者做试题,而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或者给孩子买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激发孩子的兴趣。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老师以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展示所教的学科知识,那么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地激发和提高。”邓婷补充道。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152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