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

帖文推荐

网搜聚合

更多关于的相关阅读

服务聚合

登录入口:
新华网首页
 
  ·一位台湾籍委员的“新型城镇观” ·政府工作报告以民生为重 百姓期待有更多生活保障 ·北京:雾霾未去 沙尘将至 ·主持人祝寿臣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 ·刘敬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应作为体育战线核心价值观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 ·10年、4万亿元,为何没换来“天蓝水甜”?
一位台湾籍委员的“新型城镇观”
2013年03月07日 15:40:45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陈键兴 许雪毅)“抓住眼前的契机,我们中国大地上将会出现不同以往的新型城镇。这种试验可以重整我们的思维,对中国城市而言将是一次创造新生的机会。”

    说这话的全国政协委员谢正观生于台北,台湾大学毕业后留学美、欧。上世纪80年代几次到大陆参访,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建设浪潮热火朝天,从事城市规划研究的他选择回到北京定居。20多年过去了,谢正观以专业者的眼光目睹了大陆当代城市的“流变”。

    如今,他又迎来新的课题——新型城镇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此,谢正观认为,我们面对着建立中国新型城镇的机遇,关键是要有别于过去。

    “过去是什么?先污染,后治理;在发展和环境之间,我们选择了发展,结果是造成城市的无序,想控制都控制不了,规划赶不上变化……”谢正观说,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当代中国,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遭遇了这样的痛苦,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

    作为研究者,他认为有几条是新型城镇化必须要做到的。“从规划角度看,应当是城镇或城市的开发要和生物区的边界无缝对接,要和山体河川等自然边界有机结合,还要控制好开发强度和密度。”

    谢正观认为,新型城镇化必须更好地处理人的需求和环境成本的关系,控制好城镇或城市的生态环境容量,避免继续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必须考虑空间结构优化,改变过去不合理使用土地的方式,不能再简单照搬西方诸如功能分区之类的观点,可以更多地考虑土地混合使用;此外,产业组织也要进行重构和优化。

    “新型城镇化确实是一个机会,做好了是百姓之福。但我们还是要知道,做起来很难,需要各行各业相互配合。”他说。

    谢正观还谈到了“美丽中国”:“不能只靠国家立法和行政手段,还是要从人人做起,从自己做起,要有个人的觉醒。”

( 编辑: 丁峰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608114935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