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阅读

帖文推荐

网搜聚合

更多关于的相关阅读

服务聚合

登录入口:
新华网首页
 
  ·傅莹曾将84岁邓小平译成48岁 邓听后开怀大笑 ·新总理17日上午与记者见面 ·[两会行走]“最炫两会风” ·白岩松:衡量开会是否说真话 就看能否把我说困 ·当好人民“代言人” ·[履职报告]每一条建议都落地有声 ·话题虽热,思考要冷 ·参政议政,是道大考题 ·我国每年粮食浪费可养活2亿人 将出台治理措施 ·[政策回头看]最低工资标准咋定
傅莹曾将84岁邓小平译成48岁 邓听后开怀大笑
2013年03月05日 08:24:04
来源: 京华时报
【字号: 】【打印
【纠错】

  2007年6月12日,傅莹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国书后,乘坐传统的英国王室马车离开白金汉宫。新华社发

  微卷的白发、轻柔的语调、亲切的笑容、优雅的气质……昨天上午11时许,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大会发言人傅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历来“硝烟弥漫”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瞬间增添了柔和的气息。

  1953年出生的傅莹(蒙古族)是新中国首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第二位女性副外长。同时,她也成为了全国人大会议第一位女发言人。傅莹优雅着装,银色卷发。她有着温文尔雅的谈吐,外交工作经验丰富。

  傅莹以善于沟通著称,她用女性特有的柔性表达方式,以及刚柔并济的气质和个性的语言改变了中国外交官“不苟言笑、铁板一块”的形象。

  然而,傅莹的与众不同并不单单是从性别和民族优势而来,她的外交思路被称为“傅莹模式”。

  2008年3月,傅莹在英国接受电视采访时,呼吁各国不要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她指出,“政治问题是不可能在足球场和游泳池里解决的”,应该“还奥运一个单纯的意义”。

  这赢得了不少真正关注奥运会的人的赞许。

  十几天后,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有示威者试图暴力抢夺火炬。“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傅莹随即又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以感性的文笔,描述了鼻子被冻得通红的中国志愿者女孩在事后发出的疑问。

  这次媒体公关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捍卫了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也为傅莹赢得了“危机大使”的美誉。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称赞傅莹为“最能清晰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

   1 2 3 下一页  

( 编辑: 王春华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8781148863771